杨柳依依三千年 作者:左远庆
根生于诗经里的柳,太像一幅画。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百姿千面,在黎明中生烟,在余晖中氤氲,在风雨中顽强着自己的疏狂。
可谁能想到最早借柳抒情的人,却是一个戍边很久,欲归难归的兵卒。离家时杨柳依依,归来时雨雪霏霏。少年不再,那份凝聚在生命中的悲壮和苍凉,谁能解啊!
谁又能想到,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竟于三千年前,开启了中国诗词曲赋意象初设之先河。
君不见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君不见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支"?
君不见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杨柳岸,晓风残月"说的是只能作词而不能做官的那个柳三变的柳, 还有《牡丹亭》里"不在梅边在柳边"的柳,还有东晋才女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借柳说雪的柳......
柳,实在是太寻常了,湖畔道旁、田间院落……哪里没有柳婀娜的身影呢?大概就因为太寻常吧,在植物界,柳没有"封王拜相"的尊崇地位,没有君子佳人之类的好名声。但最常见的,却往往是最亲近的、与人们生活依依相随的。柳虽没有卓尔不群的美誉,却算作人间最有风致的树。
柳的名下承载的东西太多了。比如思念,比如闺怨,再比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柳还是送别的代名词。柳谐音"留",可总有留不住的时候,无法言达惜别怀远之意,便折柳相赠,衷故人难忘之情。
我们儿时最早读到的柳诗,大概是唐代宰相贺知章写的《咏柳》了。诗里的名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们见柳即诵,无需提示。长大后读了王维、刘禹锡、欧阳修和秦观等诗人写的"柳",读了曹丕与众不同的《柳赋》,都很喜欢,更是崇拜。
后人有说纳兰如柳的人生,是他那道吹不散眉弯的忧伤。说他是天下最喜欢柳的人,似乎并不为过。然而,真正独爱柳的却另有其人。那就是生于明末卒于清初的李青,毕生写柳,不下百首。人问"人尽喜花,何子独爱柳乎"?公答"爱其早发后凋,能以柔弱之姿遏抑东风耳",大有周敦颐独爱莲的执念和深沉。
就我个人而言,也甚是喜欢柳的。我生在秦淮河畔,儿时嘻戏,长大后的别离,都有那婆娑杨柳的身影。尤其是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去了南通工作,别也看柳,归也看柳,难舍难分。即便人在异乡为异客,看见了柳也总是会伸手抚摸一下。我也曾写过一首小诗《柳》。柳是他乡,更是故乡。
我爱柳,但柳从不说爱我。她傲立于我四季的地平线。帮我拂莲,为我绾月,和我唱晚。
春花秋月一杯酒,杨柳依依三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