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期《谶纬兴衰录》的节目中,我们介绍了“谶”本指细小忽微的事件。过去,人们认为人的生老病死,朝代的兴亡更替这些大事发生之前,总是会有细微的征兆和端倪,于是对各种谐音,身边人的无心之言,对梦境、云朵的形状,虫子啃食树叶的图案等等的小事,不厌其烦地进行研究和解读,希望能够籍此预知未来。到了汉代,儒生更是把这种思维吸收进了自己的学术系统,对儒学进行了神秘化,进而形成了谶纬之学这套阐释天意的学问。在此后的1000年里,谶纬就在宫廷和民间广泛流行,成为了改朝换代和皇帝自我神化的依据;反叛者和民间起义的旗帜;也成了和尚、道士和各种奇人异士行走江湖的必备技能。进入宋朝,中国迎来了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谶纬之学也就随之从官方的意识形态中被剔除。但是人们对未知命运的期待和惶恐并没有因此减弱,所以谶从来没有真正消亡,而是从台前转入了幕后,隐秘却又无孔不入地渗透进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宋代以来,留存在世上的绘画数量比之前大为丰富,所以本期节目我们就邀请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谈晟广老师,带我们一起把目光从谶纬和政治转向谶纬和艺术,探索《千里江山图》和《瑞鹤图》这两幅耳熟能详的名画之中隐秘的道教景观,并由此为我们揭示一段没有被文字记录,却在图像上得以留存的隐秘历史。 内容包括:03:26 作者之谜 :18岁的希孟真能画出千里江山图吗?07:05 青绿的寓意:只此青绿、汉代壁画墓和仙道渊源13:56 青绿都是道教画吗? “金碧” 的误解和”蓬莱飞雪”的破绽17:57 仁宗朝内府收藏六幅秘图,揭示道教秘境20:09 紫府、祭坛、靖室、仙鹤: 千里江山图中的道教景观22:05 洞天福地学说: 桃花源、烂柯山和道教宇宙32:08 千里江山图体现徽宗意志还是希孟的想法? 37:32 吉人君子:道教谶语和笼罩徽宗赵佶的神话42:02 画赐蔡京表彰谁的功劳?南岳真人的传说和徽宗的隐喻46:30 文宣工程,配合打造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 53:20 壬辰年瑞鹤翔集事件也是徽宗打造人神之路的一环61:59 《瑞鹤图》是《千里江山图》前传69:02 《千里江山图》是伪作吗?《千里江山图》创作于北宋的青绿山水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全卷高约50厘米,长度近12米,体量恢弘。《千里江山图》这一名称起于清朝,原名不得而知,蔡京的跋交代了北宋画院学生 “希孟” 在宋徽宗指导下创作本画的过程: “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谈老师认为,本画中隐藏有大量道教景观,当是徽宗本人而非希孟意志的体现。[图片]上图为:《千里江山图》局部李思训李思训(653年-716年),字建睍,一作建景。陇西狄道人。唐朝宗室、官员、书画家,唐太祖李虎玄孙、华阳县公李孝斌之子。擅画华丽的山水树石,为中国山水画北宗之祖。李唐皇族奉老子为祖先,李思训也崇尚道教。在他手中,具有道教寓意的青绿山水画完成了定型,成为绘画中的一种特定题材。 唐玄宗曾说过,“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尽其妙处。”今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的《江帆楼阁图》传为其作品。[图片]上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江帆楼阁图》青绿与长生青绿是石青和石绿的简称。石青是蓝铜矿,石绿是孔雀石,都是铜矿的伴生品。在新疆克孜尔石窟和敦煌石窟,也存在一些青绿来自产于阿富汗的青金石,由于含有金色的颗粒而被称作“金碧”“。按照中国先秦的“五色”制度和节令概念,青对应了“东方”和“春天”。道教的基本理论是“春生秋杀”:春是生长季节,万木复苏;秋是肃杀的季节,万木开始凋零。而修道的目的就是求长生。因此青绿也成为了道教“春生“这一概念的色彩体现。在汉代壁画墓中,我们大量发现人们用青绿去表达仙境。由此可以推断,早期仙道思想就是中国青绿山水画的渊源。谈老师认为,我们可以基本判断宋代以前的青绿画都和道教有关;元代以来,出现了一些不懂道教理论,错误使用青绿的画作;而进入明代,青绿山水画就逐渐成为了一种绘画门类,道教的意味就很淡薄了。[图片]上图为: 西安交通大学西汉晚期壁画墓,墓顶天象图局部;洛阳烧沟61号西汉晚期壁画墓壁画局部;陕西郝滩东汉初壁画墓“西王母宴乐图”局部;内蒙古鄂尔多斯米兰壕东汉墓壁画“山林狩猎图”局部;(西魏)敦煌285窟南壁《五百强盗成佛姻缘》局部之射猎图像。《江山秋色图》基于青绿与长生的理论,谈老师认为,目前存世的宋代以前几乎所有青绿山水画,主题都跟“春”与“长生“有关。而类似“唐李思训京畿瑞雪图”、“唐杨昇蓬莱飞雪”等用青绿来表现冬天场景的画作,乃是元人或者是明人臆造的。后人因为不知青绿理论,往往将青绿道教画误判为普通山水画。除《千里江山图》外,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江山秋色图》也是一例。《江山秋色图》传为宋赵伯驹所作,清内府编修《石渠宝笈》收入本画时,命名为《江山秋色图》。但图中出现的花树、竹笋,显然为春天的景观。[图片]上图为:“江山秋色图”中的花树、竹林与竹笋道教秘图北宋仁宗朝(1023-1063),有一位名叫李思聪的道士,向宋仁宗进献了道教秘图。李思聪著有《洞渊集》,完善了“洞天说”,他的文集中收录了他于皇祐年间进献秘图的三篇记录,即:《进洞天海岳表》《乞进洞天海岳名山图状》和《中书剳子付昭信军》。根据这些文献记载,进献的六图为:《玉虚璇极图》,述虚无旋象之神化;《洞天五岳图》,赞五岳仙山之灵境;《蓬壶阆苑图》,颂蓬岛十洲之胜概;《大溟灵渎图》,序龙宫海渎之奥妙;《名山福地图》,吟紫府丹台之秘景;《金液还丹图》,集神仙之火候。这就说明,仁宗朝以后,内府藏有“赞五岳仙山之灵境”的《洞天五岳图》和“颂蓬岛十洲之胜概”《蓬壶阆苑图》的道教秘图,可作为相关题材绘画的理论参考。而谈老师认为,这两者分别正是所谓《江山秋色图》和《千里江山图》中最可能表现的主题。[图片]上图为:《金液还丹图》局部清代重彩摹本《千里江山图》中的道教景观谈老师认为《千里江山图》整体描绘的其实是道教仙境:蓬莱三岛十洲。理由有五点:首先,对比萧道冉《海中三岛十洲之图》描绘的蓬莱仙境模型,我们可以发现道教传说中的“紫府”和“尘世福地”分别可以对应到《千里江山图》中的宫阙建筑群和普通建筑群。《千里江山图》中群山严格按照“山立宾主”的原则,主峰与群山构成了“君臣上下”关系。只有在最高峰下出现了规制最高的宫阙建筑群。谈老师认为这正是对仙人居所“紫府”的描绘。其次,《千里江山图》中由水面分割的其他三个段落,类似于《海中三岛十洲之图》中的“芙蓉”、“瑶池”、“蓬莱”、“瀛洲”、“方丈”等诸岛,这些岛屿,是通过管道状的曲线勾连在一起的,这个管道,实际就是“洞”。[图片]上图为:《海中三岛十洲之图》的蓬莱仙境模型和千里江山图对比。第三,对于这些连接被水面分割的仙岛的秘密通道“洞”, 《千里江山图》中有多处表现。包括描绘了修行人在洞口结草庐的情景。事实上,洞口结庐修道是一个道教经典图式,自唐代以来就广为流行。[图片]上图为: 《千里江山图》图卷中结草庐于洞口的画面对比唐仙山修道铜镜。第四,在全图的次高峰正下方,出现了三层台式建筑,即是道教中常见的坛,具有 “醮天“、“迎仙”、“镇妖”、“祈雨”、“祈晴”等功能。坛旁还有两只仙鹤,是道教的重要祥瑞。坛的下方又一次出现了“洞”,以及暗喻生命的流动和运转的流水。这种 “坛-洞-流水“的图式,我们可以从经典道教故事《许太史真君图传》的插图中看到完全相同的结构。 [图片]上图为: 《千里江山图》次高峰下的三层坛和仙鹤;《许太史真君图传》之“醮谢上帝”出现了同样的 ”坛-洞-流水”的结构最后,《千里江山图》中还有大量的建筑院落,有些当是与“靖”有关。“靖”,通“静”,道教中的“靖室”,又称“静室”,是道教徒用以祀神、斋戒、反省的场所。“洞天福地”理论洞者通也。所谓“洞天”,乃是道教语汇,指地上的仙山,即神仙居住的名山胜地。这一理论创自东晋,发展于南北朝,经过唐宋间道士的不断演绎,到了唐宋形成非常完备的洞天福地的学说。宋萧道冉《修真太极混元图》引《洞天记》曰:“若人奉行大道,炼精为丹,自可长生。炼气成神,自可弃壳升仙。先居三岛,若以厌居三岛,当且复来尘世,转为传道度人,行满功成,受紫诏丹书,自三岛而入洞天。洞天在虚无之间,是天仙所居之位也。” 说明了三岛和洞天、仙居彼此之间的联系。 《修真太极混元图》还配有《虚无洞天图》和《海中三岛十洲之图》,按照这个图式结构看《千里江山图》卷——全卷按照上述划分的四段,最高峰下面出现规制最高的宫阙建筑群,这就类似《海中三岛十洲之图》中最高峰下出现的“紫府”,“紫府”以下出现的普通建筑群,则是图中所示的“尘世福地”;《千里江山图》卷中由水面分割的其他三个段落,则类似《海中三岛十洲之图》中的“芙蓉”、“瑶池”、“蓬莱”、“瀛洲”、“方丈”等诸岛,这些岛屿,是通过管道状的曲线勾连在一起的,这个管道,实际就是“洞”。[图片]图为:《千里江山图》描绘的尘世福地、紫府和蓬莱三岛十洲和《虚无洞天图》和《海中三岛十洲之图》的对应关系。这些孤立岛屿都由“洞“所连接;唐韩休墓北壁壁画山水图表现洞天题材;辽代佚名《深山会棋图》画面上方是仙人下棋,经过洞口才能进入到仙人下棋处,即意味着升仙。同样表现道教“洞天”。《千里江山图》的导演蔡京在《千里江山图》题记中记载,徽宗亲自指导希孟创作了《千里江山图》。谈老师认为,事实上这幅作品更多体现了徽宗本人的意志而非希孟的想法。理由是:第一,《千里江山图》中体现出的技法和见识(尤其是对古代绘画和道教知识的引用),显然超越了18岁少年的阅历。第二,邓椿的《画继》、汤垕的《画鉴》、元代顾瑛的题画诗等文献都记载徽宗曾创作过类似《千里江山图》的作品。第三,宋徽宗在《千里江山图》之前三年,亲自绘制了《雪江归棹图》,表现“生息荣枯”的隆冬雪后之景。如果比较《雪江归棹图》和《千里江山图》中间的一段,会发现两者在图式的空间结构、比例关系有着惊人的一致。第四,蔡絛在《铁围山丛谈》中记王诜是徽宗为藩王时的好友,常一起交流绘画,应当有许多相似的理解。我们可以在王诜的《渔村小雪图》上发现和《千里江山图》极为接近的山石结构、勾皴技法和水口描绘。作为皇帝,徽宗难以抽身完成长度接近12米的大体量作品,这或许是他要求希孟代笔的原因。因此,通过《千里江山图》,我们看到的是徽宗的意志和他对道教的理解,而非希孟这个18岁少年的想法。徽宗可以说是《千里江山图》的导演。也正因为此,将《千里江山图》赐给蔡京作为督造玉清和阳宫的奖励才彰显了更大的荣耀。 [图片]上图为:宋徽宗《雪江归棹图》与截取了一段的《千里江山图》图式比较;王诜《渔村小雪图》与《千里江山图》水口比较;《渔村小雪图》与《千里江山图》山石结构和勾皴技法的比较。《瑞鹤图》“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引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空中仙禽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徽宗目睹此情此景,欣然命笔,将瑞鹤翔集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这是徽宗本人对造《瑞鹤图》因由的描绘。仙鹤本是道教祥瑞;《瑞鹤图》中仙鹤顺时针旋转,中间的空白暗示道教所推崇的“无“;” 迤逦归飞西北隅“, 对应的是”西北有昆仑“的道教认知。因此政和二年的瑞鹤翔集事件 ,既是道教景观,也是重要祥瑞。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这一祥瑞事件,极可能是徽宗自导自演的。原因是丹顶鹤是季节性迁徙鸟类,而瑞鹤翔集的时间却是冬寒料峭的正月。同时宋代许多文献均提到,徽宗多次” 幸筠庄”。这个筠庄正是养鹤的地方。因此,《瑞鹤图》中的仙鹤可能是人工饲养的,选择了一个吉时释放出来,以制造出祥瑞的假象。[图片]上图为:《瑞鹤图》局部人神之路人神政治在中古时期非常常见。我们此前的节目就提到,汉武帝、武则天和北齐的许多帝王都曾处心积虑把自己打造为人神。 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宋代以来中国进入近世,神权治国的说服力就大为下降了。然而宋徽宗构思了一个宏大计划,开历史倒车,尝试在近世恢复中古政治。即以道教为国教,打造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而他本人就是神国里至高无上的人神。谈老师通过对《千里江山图》和《瑞鹤图》的研究,大体串联了徽宗计划的主要步骤:首先,徽宗在即位之初就炮制了“吉人君子”的谶语,给王权制造神话色彩。政和初年,徽宗自称梦见太上老君给他“兴道教”的神谕。接着便安排蔡京营建玉清和阳宫。政和二年上元节次日傍晚,徽宗人造了瑞鹤翔集的祥瑞,既肯定自己登基十二年以来的治理成果;也暗示自己就是道教传说中“受天明命”,”光降于兆人”的圣君,为未来自封道教神君埋下了伏笔。 政和三年,徽宗安排希孟开始作《千里江山图》,赞颂道教蓬莱三岛十洲仙境;同年四月,玉清和阳宫建成,蔡京主持了圣像安放典礼;同年闰四月,徽宗在道教传说里南岳真人下凡,察视学者之心的日子,画赐蔡京;同年十一月,徽宗在冬祀祭典的路上,和蔡京的儿子表演了一出见天神降临的戏码,然后亲自写下《天真降临示现记》诏告天下。 政和六年,徽宗在道士林灵素的建议下,自称叫做神霄玉清王,为上帝的长子,主南方,号长生大帝君。同时给身边的道士、群臣、妃子都册封了道教仙官的名号。最后在政和七年,徽宗把玉清和阳宫改名玉清神霄宫,成为他政教合一的治理场所,标志着人神计划的阶段性实现。<img data-key="11" src="http://imagev2.xmcdn.com/stor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