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迪伦:诺贝尔文学奖的摇滚选择
原创 2016-10-19 袁越 三联生活周刊
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歌手鲍勃·迪伦,以表彰他“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赋予了新的诗意表达方式”。这句话暗示瑞典文学院将迪伦看作一个诗人,并认为是他把美国传统歌曲引入了文学的正轨。
初遇迪伦
1992年初我去美国留学,在一所大学的动物系研究沙漠果蝇。第一个学期结束后,我拿出积攒下来的600美元奖学金买了一套组合音响,又从一家会员制的唱片邮购公司订购了一批CD。最下面那张唱片是的精选集,封面是一张迪伦吹口琴的侧面剪影照片,迪伦留了一个爆炸头,蓬松的头发外层围着一圈光晕,看上去很像是一张耶稣基督的头像。
“啊!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我的室友安迪一边大呼小叫地称赞我有眼光,一边熟练地撕去塑料封套,迅速地连按了一串快进键,直接停在了第九首。刚买的那对崭新的JBL音箱里立刻传出了架子鼓和电子管风琴的声音,这两种乐器的奇妙组合一瞬间就把我俩租住的那间小小的宿舍变成了一个喧闹的酒吧,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节日般的欢快气氛。
简短的前奏过后,只听一个苍老的声音唱道:
你居然有脸和我称兄道弟
You got a lotta nerve to say you are my friend
我倒霉的时候你在旁边看好戏
When I was down you just stood there grinning
你居然有脸说遇到困难尽管找你
You got a lotta nerve to say you got a helping hand to lend
其实你心里想的只是如何占别人的便宜
You just want to be on the side that’s winning
“这他妈是什么玩意儿啊?迪伦不是民谣歌手吗?”我扭头冲着安迪嚷道,他一边扭动着身体一边笑眯眯地对我说:“别急别急,先让我听完这首歌再说,这是我最喜欢的迪伦歌曲,特别适合伴舞。”
我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听下去,只听那个苍老的声音接着唱道:
你说我让你失望了,但你知道这不是事实
You say I let you down, you know it’s not like that
如果你真的那么受伤,那就伤一个给大家看看呗?
If you’re so hurt, why then don’t you show it
你说你对我失去了信心,但事实根本不是这样
You say you lost your faith, but that’s not where it’s at
你根本就没心,这一点你自己最清楚
You had no faith to lose, and you know it
我那时刚到美国,英语听力还不怎么好,听完第一遍时只知道这似乎是一首骂人的歌,但有点不敢肯定。
Positively 4th Street Bob Dylan - Biograph 原来,这首歌名叫《绝对是第4街》(Positively 4th Street),这个第4街指的是纽约格林尼治村的西4街,迪伦1961年刚来纽约时在这条街上租了间小公寓,住过一段时间。而这个格林尼治村是位于曼哈顿南部的一个很特殊的小区,当年这里遍布民歌咖啡馆,被公认为是美国民歌复兴运动的摇篮。迪伦就是在这些咖啡馆里轮流卖唱,进而被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下,最终成为知名歌手的。迪伦和大公司签约后引来了一些民歌同行的嫉妒,他们甚至在报纸上撰文指责他背叛了美国民歌的优良传统。迪伦看到后非常生气,索性搬离了西4街,与那个曾经帮助他成长的纽约民歌圈彻底拜拜了。
然后,迪伦把自己的愤怒写成了一首热门歌曲,而且还用了如此热闹的伴奏,让一个比自己小40多岁的年轻人听着这首歌跳起舞来。这件事彻底把我迷住了,我意识到迪伦绝不只是一个写了《答案在风中飘》的民歌手,而是有着远比民歌更加丰富的内涵。
出口成诗
1965年7月25日晚,迪伦拿着一把电吉他登上了新港民歌节(Newport Folk Festival)的舞台,和一帮摇滚乐手合作,唱起了喧闹的摇滚乐。此举让台下的一批原声民歌“死忠粉”们感到失望,纷纷大声嘘他。那天后台吵得更厉害,迪伦的恩师之一、被誉为美国民歌之父的皮特·西格(Pete Seeger)甚至抄起一把斧子威胁要把连接舞台的电源线砍断,迪伦的经纪人阿尔伯特·格罗斯曼(Albert Grossman)冲着西格愤怒地大叫:“要是你敢断电源,我马上去法院告你!”幸亏旁边一个人把西格死死抱住,这才没有闹出大乱子。
这一天被认为是美国音乐史上著名的转折点之一,无论是美国民歌还是摇滚乐从此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新潮流的引领者,迪伦不得不面对来自同行的指责和来自歌迷的嘘声。腹背受敌的迪伦内心很受伤,他有很多种选择,最后决定……
最终他决定写一首诗,把讨厌他的那些人痛骂一顿。
也许有人会质疑,骂人话能叫诗歌吗?我的回答是,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看,迪伦的这部作品都是一首诗。
诗歌的语言应该比小说或者散文精练得多,因为诗人必须在有限的空间里表达广阔而又复杂的含义。这部作品虽然主题就是骂人,但迪伦通篇没有用一个脏字。
如果要求再高一点的话,诗歌应该能够向读者传递某种情绪,抒情才是它最擅长干的事情。这里的“抒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无论是爱情、亲情或者友情,还是平静、喜悦或者忧伤。愤怒是一种很重要的人类情感,没有理由被排除在外。
《绝对是第4街》在充满欢乐气氛的伴奏声中,迪伦用看似直白其实暗含机锋的语言把那个虚拟的“你”痛骂了一顿,只有熟悉他的人看了歌曲标题后才会明白,迪伦骂的就是格林尼治村的美国民歌圈。
迪伦当然不是只会骂人,但这首骂人的歌是个很经典的案例,体现了诗人迪伦身上的一个最大的特质,那就是叛逆。迪伦是美国歌坛有史以来最大的刺儿头,他虽然受到过很多流派的影响,但却始终自成一派,和谁都不搭。每当有人视迪伦为自己的偶像或者导师时,迪伦往往会扭头走开,去做另一件似乎是完全相反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迪伦在其演唱生涯的头30年里得罪过很多人,直到歌迷们自己也终于也长大成人之后,才慢慢体会到了迪伦的伟大之处。
迪伦与诺贝尔奖
好的歌词一定是优秀的诗歌,这一点很少有例外。迪伦是个优秀的诗人,这一点也应该是毫无争议的。但是,作为歌手的迪伦是否配拿诺贝尔文学奖,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诺贝尔奖官网上给出的颁奖理由是:(迪伦)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赋予了新的诗意表达方式。这句话其实是很有玄机的。迪伦之所以能获奖,一个很大原因就是他把美国的乡土之气和欧洲精致之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满足了欧洲评委对于作品文学性的要求。
欧洲人对于文学性的理解和美国人不同,这是双方的历史和地理差异决定的。欧洲是地球上最先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大陆,欧洲的城市化开始得最早,进行得也最彻底,其结果就是欧洲农民无论是人数还是影响力都很弱,使得欧洲的文学和音乐都带有很强的城市烙印。
美国在这方面和欧洲完全相反,起码在半个世纪前还是这样。这个国家有着广阔的土地和相对稀少的人口,这使得开辟新边疆成为大部分美国人都很向往的事情,西部牛仔甚至成了美国精神的象征。美国的农牧民大概是全世界最早可以单纯依靠种田放牧就能脱贫致富的人,这就造就了一个相对富裕的农民阶层,与此相应的乡土文化也比任何国家发展得都要好。
另外,美国曾经有过很多黑奴,他们成为自由人之后虽然饱受歧视,但毕竟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足以有条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黑奴们所代表的非洲文化和美国白人居民所继承的欧洲文化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在广阔的美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次激烈的碰撞和融合,最终诞生了有别于欧洲文化的美国文化。
在自认为正统的欧洲人眼里,这种混血的美国文化是土气的,上不了台面的,这一点在音乐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美国为世界乐坛贡献了布鲁斯、爵士乐、乡村歌曲、摇滚乐和饶舌乐等多种音乐形式,它们在诞生初期都曾经被崇尚古典音乐的欧洲主流文化所不屑,直到很多年后才有了转变。
诺贝尔奖委员会所说的“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指的就是融合了黑人音乐元素的美国乡村歌曲,以及在此基础上慢慢发展而成的美国摇滚乐。这类美国歌曲中有很多和欧洲音乐乃至欧洲诗歌风格迥异的元素,比如对流浪这一生活方式的歌颂就是一例。美国传统歌曲中经常出现流浪汉(Hobo)的形象,欧洲文化里是没有类似物的。美国的流浪汉和欧洲的穷人还不一样,前者不一定都是穷人,往往只是主动选择了流浪这种生活方式而已,其精神内核恰恰就是反对欧洲主流传统,追求一种极致的身心自由。
迪伦在其生涯早期所继承的就是“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包括《绝对是第4街》在内的很多早期歌曲都是这类风格的作品。但迪伦很快就做出了转变,发源于美国纽约的“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为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表达方式。迪伦正是在向垮掉派作家们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自己的“欧化”,最终成功地把欧美两地的诗歌传统融合在了一起。
有趣的是,美国和欧洲之间的文化鸿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被抹平了。20世纪60年代爆发的各种新文化运动,包括旧金山的“嬉皮士运动”和巴黎的“五月风暴”,终于把自由世界的年轻人团结在了一起。迪伦本人是这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创作的很多歌曲都被誉为是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最好的背景音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评论说,诺贝尔奖早就该颁给迪伦了,无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影响,还是对全球文化的贡献,迪伦都不输给与他同时代的任何人。
我不知道迪伦对这些负面评价有何看法,我甚至怀疑迪伦根本就不关心这事。他得奖的当天正好在拉斯维加斯有场演出,据现场的观众说,他就像往常一样上台就开唱,整场演出一共也没说几句话,获奖这事自然是只字未提。将来如果有人硬逼着迪伦表态的话,我猜他会说:我的歌里早就表过态了。
写到这里,我又拿出那张鲍勃·迪伦精选集CD,直接跳到第九首歌,只听那个当年只有24岁的迪伦唱道:
我知道你现在很失意
And now I know you’re dissatisfied
对自己的现状很不满意
With your position and your place
可你难道不明白
Don’t you understand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It’s not my probl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