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猫~笔如蒸饼,诗无菜气

老猫~笔如蒸饼,诗无菜气

2020-05-27    10'07''

主播: 慧读美文~徜徉文字,品味书香

1 0

介绍:
陆游《老学庵笔记》里讲到喝粥的好处,说有人说:“平旦粥后就枕,粥在腹中,暖而易睡,天下第一乐也。”接着又引用词人李端叔的词句:“粥后复就枕,梦中还在家。”这就把食物和思乡联系在一起了。这说明胃是有记忆力的,可以想起好多事儿来。说到吃,就不得不想起苏东坡。苏东坡喜欢吃,他弟弟苏辙也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苏辙经常做梦都在吃——有年过春节,他梦见朋友来家吃饭,还写了首诗:“先生惠然肯见客,旋买鸡豕旋烹炙。人间饮酒未须嫌,归去蓬莱却无吃。”这大梦一场饭局,还悟出哲理来了。苏辙把这梦跟哥哥一说,苏东坡说好诗,立刻给记了下来,送给了儿子苏过。有拿饮食说事儿的,自然也有拿饮食说人的。比如元好问就有首诗这么写:“牙牙姣女总堪夸,学念新诗似小茶。”怕别人看不懂,还在下面写了行注解:唐人以茶为小女孩美称。这一来,倒叫很多人更不明白了,小女孩和茶有什么相似之处吗?后来清朝人俞樾终于找到了出处。他发现,唐代人们把地位尊贵的女性尊称为“宅家”,辈分稍微低点的,加个“子”,称为“宅家子”。叫得顺了,谐音了,成了“茶家子”,最后,干脆就把小女孩叫“小茶”了。在古代,人们还喜欢使用吃的东西来形容艺术品,例如书法。《东轩笔录》就讲,唐朝书法,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时尚,一阵儿流行瘦字,讲究刚劲有力;一阵儿又流行胖字,讲究温润从容。要搁现在人来看,都是好字,各有所长。但宋朝前后的人可不这么认为。欧阳修就不喜欢胖字。他就用食物来形容胖字:“字写得太肥了,就像厚皮馒头,味道一定不好。”那时候馒头指的是包子,厚皮包子,确实不好吃。欧阳修也有拿馒头(包子)夸人的时候。当时有个和尚大觉怀梿,诗写得不错,欧阳修很喜欢。有一次王安石拿他的诗给欧阳修看,欧阳修说了一句:“此人诗是肝脏馒头。”就是猪肝馅儿的包子。王安石不明白,问啥意思。欧阳修说:“其中没一点菜气啊。”也许是受了欧阳修的启发,后来苏东坡夸和尚诗写得好,也说:“语带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没有“酸馅气”。唐以后僧人的诗文,内容大多清苦,写得多了,人家也看烦了,最后干脆说这就是“蔬笋气”。到了米芾,这位狂放的书法家经常评价前人的书法。他对杜甫的字的评价十分精彩:“本该勾勒的笔画,他倒收笔锋了,笔笔写得跟蒸饼似的。”蒸饼就是现在说的馒头,意思就是没棱角、不给力。古人看到人,看到物事,都会拿饮食做比喻,这样显得生动些。这样的比喻现在也能用,看了王家卫的电影,是不是也会觉得满片“蔬笋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