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黄河        发源于青葳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古宗列盆地,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千米。[图片]壶口瀑布       是黄河最著名的胜景之一,滔滔河水从千米河床排山倒海似的涌来,形成极为壮观的壶口瀑布。春秋季节水清之时,阳光直射,在瀑布上架起一座彩虹,颇为动人。[图片]        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中国文化的发祥地。早在110万年前,蓝田文明便在黄河流域兴起。在此之后,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大量的古文化开始在黄河流域内繁衍生息。这些旧石器时代的古老人类,正是中华民族的远祖。如今的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的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两岸。[图片]黄帝陵       华夏儿女都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黄河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民族的母亲河。[图片]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黄河流域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成就也足以令世界瞩目,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这些古代雕塑、建筑艺术的精华都充分显示了古代黄河流域的匠师们高超的技术水平和杰出的艺术成就。[图片]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       于1994年全面开工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治理黄河的战略性宏伟工程。该工程的建成具有防洪、防凌、发电、排沙等多项功能,同时也是体现黄河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风景线。[图片]《黄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伟大赞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诞生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黄河大合唱》,跨越80年的历史传唱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赞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掀起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热潮。以国共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在这一背景下,大型合唱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在1939年初的延安诞生了。《保卫黄河》作词:光未然    谱曲:冼星海《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风在吼  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光未然,男,(1913-2002),原名张光年,在他89年的人生岁月中,经历了颠沛流离、激昂奋进、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他一生笔耕不辍,每天记日记,并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外语、中国古典文学,并潜心研究戏剧、音乐。他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屈原》等诗作。2002年光未然在完成了《张光年文集》的编审工作后,于2002年1月28日在北京辞世。冼星海(中国近代著名音乐家)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冬,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在延安的一年半,谱写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并于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