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5233953

20170825233953

2017-08-25    13'19''

主播: 一枕小窗😉

114 1

介绍:
《知青传奇》之平洞唐家3(周四发,作者剑涛) 那个年代,水轮泵在发展山区经济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里不得不提。虽然亮的电灯光线时弱时强,电压不稳,总比那煤油灯强太多吧。深山老林偏僻之处居然还有电,顿时让俩位知青有了现代感,他俩兴奋起来。 想到大家都累了一天,洪剑涛起身向大家告别。人们纷纷起身送别。唐队长特别交待两位知青第二天在家休息,熟悉熟悉情况。庞晓霞拿了手电筒与庞清秀一起送俩位知青回学校。出了村庄,庞晓霞才放大了声音说:“涛哥,谢谢你了。要不是你把我的作业错误找出来,到学校去会挨老师批评的。” 庞清秀在旁边解释:“晓霞的学习挺好的。这两天听说你们要来,她高兴的坐不住,这不就出错了吗?”还扭头冲着晓霞说:“看你再敢粗心吧!”几个人说着说着,就上楼进房间。铺好床之后,洪剑涛从所带的箱子里抱出一叠书,这引起两姐妹的惊喜。她们瞪大眼睛,上前找自己喜爱的书。庞清秀很快找准了《普希金诗集》,并急切翻阅着。而那庞晓霞拿起《唐诗三百首》,也在认真阅读着。她们的认真劲,引起了洪剑涛的关注。他想起两个词:“视书如命”和“地灵人杰”,瞧着她俩俏丽的脸蛋,想:“高山有好水,这清澈的山泉,养育着清纯的女子啊!”想到时间不早了,他对着庞清秀和晓霞说:“书拿回去看,我们送你们回家吧!” 几个人都拿着手电筒下了楼。庞清秀打开厨房侧门,指着门外说:“那是菜园,种了白菜、萝卜、葱蒜,你们可以摘用。”她又对俩知青说:“菜园靠山脚左角有一厕所;右角有一大水缸,是接山上泉水用的。交代清楚后,庞清秀和庞晓霞就离开学校回家了。 这天,洪剑涛和刘运河感到确实累了,回到房间连脚也不洗了,就各自上床。他俩第一次在远离城镇的深山中沉睡于梦乡,这或许有那苞谷酒的作用吧! 天亮了,洪剑涛起床下楼,打开厨房侧门,走进菜园,看到各种蔬菜都长得很好。他从心里感激这位既秀气温柔又勤劳的小庞老师。他继续走到那山坡下左角的茅厕,打开简易木门,他看到一个大坑上铺了几块厚木板,倒也打扫得干净。洪剑涛方便后,走到山坡右角水缸,接水洗干净双手,就又回到了房间。 看到一大一小两间教室,当过教师的洪剑涛,猜到了这里的老师采取的是复式教学方式,不简单。他想可要见识一下这小庞老师是怎样教学的? 打开厅屋的大门,洪剑涛走到楼房前的操坪,向四周眺望,晨雾之下真像一幅水墨画。右边江河传来那隐隐的流水声,左边山脚的农舍升起了缕缕炊烟。往前看,半里多路外依稀可见那峡谷,只是那峡谷的雾更浓些。这美景,激发了他外出写生的愿望。 “涛哥,早上好!”只见那小庞晓霞从唐家村蹦蹦跳跳而来。 瞧着她那红红的脸蛋,洪剑涛说:“晓霞,这么早上哪去?” 庞晓霞来到跟前说:“我要回学校了,野鸡岭还有同学在等我呢。涛哥哥再见。”不等洪剑涛说话,她就又一溜烟地跑了。 看到晓霞远去的身影,洪剑涛感慨这深山孩子们的读书不易。小学校虽在身边,可住在山上的孩子每天读书也要往返七八里路。像庞晓霞这样在公社中学读初中的孩子,虽说可以住校;但带米、带菜,每周一次的往返也是很累人的,何况还有那刮风下雨的日子呢! 洪剑涛回到厨房,正巧刘运河从楼上匆匆下来,急忙往茅厕那儿去。洪剑涛往灶台上一大一小两口锅都倒了水,就在火膛那点燃柴火。显然,灶台那口大锅是蒸饭热水的,小锅子是用来炒菜的。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哪口锅,另一口锅也必须添上水,才不至于烧坏铁锅。 初次做饭,虽说是俩个人,饭也简单,洪剑涛和刘运河还是手忙脚乱,一会喊火大了,一会喊菜炒糊了。把才到学校的庞清秀逗得咯咯直笑。她赶紧上前帮忙,撤火,清理,重新炒菜,不一会儿饭菜上桌。 “你们吃吧,我已经在家吃了。现在去准备一下,九点要上课。”看到两位知青能吃上饭了,她转身出门去接待学生去了。 “生活是人生一世也读不完的书啊!”洪剑涛感慨生活的艰难困苦,也渴望生活的幸福美满。生活是生产的基础,而生产又会让生活更美好。眼前,他决心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 这一天,整理物品、料理菜园和庞清秀合伙做的那中餐饭菜。最令洪剑涛回味的,是那东江岸边一行。吃了中饭,为了不影响师生上课,洪剑涛悄悄的拿着画本铅笔出了大门,沿着田间、菜地中的小道来到东江南岸。 这里是东江遇阻大回旋之地,对岸浪头翻滚飞腾。这边江水却温柔的多,那江水仅似那锅里微微沸起的水。特别是南岸狭长,约有百把平方面积的水面,恰如一天然游泳池。水底最深处也不过两米吧,好一个泡澡之地。这南岸多沙砾,偶有大石,又是个休闲观水的好去处。让洪剑涛心里泛起阵阵诗意:“东江流万古,往事越千年。且把沙天话,权当酒后言。” 他想起了文人雅士传颂的一首诗:“玉带缠山脚,青烟绕岭腰。碧波留鹭影,旷岸长蓬蒿。寒脉穿滩过,江涛震耳鸣。匆匆来又去,浩浩夺湘潮。”眼前光景,不就是对它最好写照吗? 最让人高兴的是,洪剑涛在这江边,发现了一抓捕游鱼的绝妙之佳地。从南山流下之水,汇集成小溪,经过田间渠道流向江边。在南岸连跳两三个台阶流入东江。妙就妙在这经过布满石块河床的,从上往下的湍急流水,是江中游鱼的好去处。 夏季,特别是酷夏时节,喜斗水而上的习性,让这些鱼会拼命在水中往上窜!知情的人们突然用簸箕在出水口这么一栏,那么众多鱼儿就成了瓮中之鱼了。这可是洪剑涛少年时在宝源河抓鱼的心得体会。 兴奋的他拿起铅笔画本就地取景,作了“过江木桥”、“东江峡谷”、“深山村落”三幅速写。他端详一下,还觉得满意,也就回到小学校。恰巧庞清秀送走学生,拿过洪剑涛的画本来看,看到纸上虽然寥寥数笔,那桥、那山谷、那村庄,是既形象又生动,很是喜爱。她微笑地对洪剑涛说:“哪天,也请你给我和学生画几幅好吗?” 洪剑涛望着这文静而又秀气的姑娘,夸张地点点头,算是答应了。 灯亮了,俩位知青把中午的剩饭剩菜热着吃了,再把厅屋大门关好,就端着火盆上楼了。洪剑涛从筐子里取出带来的电子管收音机,放在床前凳子上,接上电源,拧开机上的开关寻找频道。他还真找到了中央台、省台。刘运河也凑过来听,虽然有杂音,但基本上还能听清广播声,只是声音不够稳定。这是由于水轮泵发出的电流电压不稳定造成的。为了对付这种情况,洪剑涛与他二哥在缠绕漆包线时就多抽了几个头,将电压分了几个档次,来适应不同的电源电压,这不正好派上用场了吗? 在那忽强忽弱的灯光下,听着那忽强忽弱的广播声,俩人围着火盆看着书,直到瞌睡了,才上床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