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2钢琴协奏曲OP.18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2钢琴协奏曲OP.18

2018-11-11    34'40''

主播: 96涛声依旧

422 10

介绍: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2钢琴协奏曲,作品18号,Piano Concerto No.2 in c minor,Op.18 这首被人们习惯称为“拉二”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从抑郁、沉闷的主题开始,将你带向充满信心的尾声,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听一下“拉二”去坚强你的意志吧。据说拉赫玛尼诺夫25岁时曾一度心理出现障碍,怀疑自己的能力,一位心理医生让他重新树立了信心,经过三年的努力创作出这部协奏曲,并题献给了这位医生。 几乎成为钢琴家必弹的曲目,也是最受乐迷们喜爱的协奏曲之一。优美的旋律,华丽的和声,强烈的戏剧性效果以及浓郁的俄罗斯风格使它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全曲充满明朗的情绪,旋律的发展与变化极其丰富,悠长而优美的俄罗斯歌调贯穿整个乐曲,同时又具有刚健有力的特征。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中板,c小调,2/2拍子,奏鸣曲形式。 引子部分,主奏钢琴弹出八小节像是钟声一样灰暗而沉重的和弦。 之后, 出现管弦乐的充满力量富有无限张力的 c小调 第一主题(片段1),这是对美好的向往,是对苦难的怨诉,更是对当时俄国社会的抨击。 在中提琴的引导之下, 出现了由钢琴主奏的降E大调 第二主题(片段2),这一主题气息宽广,热情丰沛,被认为是“最有拉赫玛尼诺夫特色”的旋律之一。短暂的华彩后管弦乐将乐曲引入发展部,发展部主题在管弦乐和钢琴之间此起彼伏,最终进入第一乐章高潮,忧郁沉重的第一主题变为激昂的进行曲,然后钢琴独自再现主部主题,单簧管奏出第二主题,这时的第二主题灰暗而忧郁,随着钢琴的带动渐渐消沉,发展部主题缓缓地奏出,最终钢琴和乐队合奏,强有力的结束。 第二乐章 稍慢的柔板,E大调,4/4拍或3/2拍,肃穆而舒缓的三部曲式。主部主题是从第一乐章抒情的副部主题派生而来,带有沉思的乐念,富有幻想、希望和生活的快乐,甜美而伤感的主题在弦乐、单簧管、钢琴不同声部依次出现,弥漫着浓郁的俄罗斯风格。中段,钢琴突然活跃起来,在各种调性上作变化,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片段3),速度渐渐越来越快,最后发展为华丽的颤音。弦乐发出强奏,钢琴由华彩渐渐熄灭,再现第一主题。终结部,弦乐优美的旋律,钢琴自由而快乐的和弦、柔美而饱满的波音,这是整首协奏曲最美的地方。 第三乐章 诙谐的快板, C小调转C大调,2/2拍子,近乎于回旋曲。乐队奏出引子,钢琴暴风雨般奏出近似刮奏的华彩,雄赳赳地奏出激昂的第一主题,主题充分地发展。双簧管和中提琴以钢琴作为引导,绵绵地唱出了降B大调第二主题(片段4),宽广如歌,抒情地在琴键中流淌,与第一个主题形成了明显对比。最后是过渡段,钢琴奏出阴暗的三连音,接着第一主题再现,较前更为激昂、强烈,然后是以第一主题为主旋律的“急板”插段,接着乐队达到最高点。第二主题在降D大调上再现,接着再一次出现阴暗的过渡段。第一主题在钢琴的衔接下由管乐奏出,最终,钢琴带领乐队一跃而起,第二主题在C大调上奏出,汇成了一首激情澎湃的宏伟赞歌。 乐章结尾,速度逐渐加快,钢琴强奏装饰乐队,最后在钢琴与全乐队合奏的最高潮中结束全曲。 推荐录音:里赫特和卡拉扬合作的版本。 托马斯•瓦沙里和阿罗诺维奇在1976年合作的录音也不错 郎朗和基杰耶夫的录音也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