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意大利随想曲Op. 45

柴可夫斯基:意大利随想曲Op. 45

2021-02-13    15'56''

主播: 96涛声依旧

117 4

介绍: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Capriccio italien- Op. 45 意大利随想曲(Op.45)柴科夫斯基作于1880年。题献给彼得堡音乐学院院长、大提琴家、作曲家达维夫( KarlDavidoff,1838-1889)管弦乐曲。同年12月18日在莫斯科罗斯音乐协会举办的音乐会上首次演出。俄国著名钢琴家、指挥家尼古拉鲁宾斯坦指挥。 1879年12月至翌年3月,作者旅居罗马期间,曾广泛搜集意大利民间音乐资料。1880年1月4日他在给俄国作曲家塔涅耶夫的信中谈到,他打算用意大利民间旋律写一首意大利组曲”。同年1月16-17日,在给其挚友和赞助人梅克夫人(1831-1894)的信中也说:“我正在构思一首意大利民间主题幻想曲。一部类似格林卡的西班牙幻想曲(《阿拉贡霍塔舞曲》和《马德里之夜》)的作品。”约一周之后,他在给梅克夫人另一封信中说:“我已匆匆完成了这部意大利幻想曲。在我看来,它大概会有一个好的命运。它将因那些美妙的主题而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些主题一部分取自我搜集的歌集和曲集,一部分来自我在街头巷尾听到的旋律。1880年5月中旬,他在彼得堡完成了配器,并最后定名 《意大利随想曲》。首演获得了成功。俄国艺术评论家斯塔素夫和强力集团作曲家巴拉基列夫都给予很高的评价。从此,《意大利随想曲》成为作者最受欢迎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根据主题和乐曲速度的变换全曲可分成七个大段落。 第一段采用行板,6/8拍。先由小号从容不迫地奏出号角性主题旋律 这一号角性旋律是作者根据罗马骑兵队军营黄昏时分吹奏的军号声谱写的。寥廓而悠远,使人联想到暮色苍茫中的罗马古城,产生一种安详的感觉。由管乐合奏这个主题之后,出现平稳而富于动力感的节奏型。这一节奏型先由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等铜管乐器用和弦构成的音型演奏,随后,改用弦乐器演奏,同时,乐曲在这一节奏型的衬托下呈示出另一主题。 这一主题采用威尼斯船歌风格的旋律写成。与李斯特在交响诗《塔索》中引用的威尼斯船歌一样,温柔而亲切。那悠悠晃动的节奏和略含悲愁的旋律,使人产生一种留恋和感伤的情绪。 第二段乐曲速度转快,先由双簧管奏出根据意大利民歌《美丽的姑娘》写成的主题,曲调委婉而舒畅,充满了对生活和自然的赞颂之情。随后由单簧管、大管、弦乐继续演奏这一旋律。短号、小号、三角铁时而插入第一段的三连音节奏型。竖琴、钟琴、三角铁、大鼓加入之后,乐曲形成了高潮。在逐渐加快的速度中,乐曲转换调性,进入第三段。 第三段由两个主题组成。第一主题带有号角性的特点,炽热奔放,具有意大利民间音乐的绚丽色彩和罗马市民欢歌狂舞的节日气氛。 在铃鼓、竖琴伴奏下呈示的第二个主题,既带有舞蹈性节奏,又具有舒展宽广的歌唱性抒情特点,使乐曲的节日气氛更为加强。 第四段在不同的调性上再现了第一段 第五段为急板。以意大利民间舞曲塔兰台拉为体裁写成的主题,跳荡着激越的情绪,表现出意大利人热爱生活的性格。 第六段在3/4拍上再现第二段根据意大利民歌《美丽的姑娘》写成的主题旋律,渐强的力度使这一主题显得热情而奔放。 第七段变化再现了第五段中的塔兰台拉舞曲主题音调。最后在充满激情的高潮中结束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