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urice Ravel_ Boléro波莱罗(Bolero)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作于1928年。管弦乐曲。同年11月在巴黎歌剧院首演。波莱罗为西班牙文bolero的音译。原来是一种西班牙民间的男女双人舞。德国民族音乐学家萨克斯在《世界舞蹈室》中指出,这种舞蹈是西班牙舞蹈家塞雷索约于1780年根据西班牙古老的传统舞蹈改编而成。十九世纪在欧洲较盛行。这种舞蹈常以响板、吉他、铃鼓伴奏,舞姿轻柔、温雅。关于本曲的创作,拉威尔在自己的《自传描述》中曾经说明系受鲁宾斯坦夫人伊达·鲁宾斯坦之托而作。伊达是当时颇有革新意识的舞蹈家之一。她为了创作一个具有西班牙风格的独幕舞剧,邀请拉威尔为舞剧配乐。1928年拉威尔旅美回国以后,于同年10月完成了此曲的创作。
全曲由同一节奏型伴奏下的两个主题的不断反复组成。作者曾经说:“这是始终如一中庸速度的舞曲;不论旋律、和声,还是由小鼓不断击出的节奏,始终保持原样不变。唯一的变化,是管弦乐音响的逐渐增强。”在中提琴、大提琴的三拍子拨弦声的衬托下,小鼓奏出轻快而充满活力的波莱罗节奏型。
波莱罗节奏型由两小节组成。在全曲340小节中,共反复169次,直到最后两小节才出现变化。这个节奏型每反复一次后,就由长笛独奏呈示的主题A,C大调,3/4拍。A主题长达八个小节零一拍,舒展、清丽而明亮。由单簧管反复之后,大管呈示出拉威尔称之为“西班牙——阿拉伯风格的”的主题B
主题B同样是两个八小节零一拍,委婉缠绵,与清理明亮的A主题的调式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对照,反复时由降E调小单簧管独奏。
A主题与B主题经呈示和巩固,又做了四次大反复。据记载,拉威尔在创作本曲的当年夏天,曾经把主题弹奏给友人听,之后询问:您是否感觉到这个主题有着不厌其烦地诉说着什么的倾向?我想完全不发展这个主题,而仅仅在接连不断地加以反复的同时,逐渐扩大管弦乐的规模“。
这首演奏时间长达十几分钟的乐曲,虽然主题原封不动地翻来覆去,却丝毫不使人感觉单调乏味。拉威尔通过乐队音响渐强的处理以及配器上的变化,是这首乐曲具有特殊的、优美动人的艺术魅力。
罗马尼亚作曲家埃内斯库在回忆录中提到他与法国作曲家弗洛朗·施密特一起聆听本曲彩排时的情景:“由于波莱罗的变奏一直用C大调演奏,到了十一变奏时,施密特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带着吃惊和烦躁的神情离开了坐席,在大厅里走来走去。一个朋友走到他身边问,你怎么了?他回答,我在等它转调!虽然说我和施密特在许多方面有相同的观点,可是对待拉威尔的波莱罗的意见却截然相反。我熟悉东方,所以即使有人当时严厉批评波莱罗,指责是”偏执狂的作品“,我爱这首乐曲的感情却一直未变。”
乐曲在主体不断地反复中,通过音色、音响的变化,使情绪步步高涨。临近末尾时,乐曲突然转为E大调,最后迅速转回到C大调上,以下属和弦至主和弦的变格结束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