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2024 | 自由,是勇敢与独立的果实

期望2024 | 自由,是勇敢与独立的果实

2024-01-01    05'23''

主播: 叛逆学者说

820 5

介绍:
2023年过去了,我还没来得及怀念它就已经过去了。如果说魔幻现实主义在南美是一种文学体裁,那么在过去一年的这里它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感受到现实愈加压抑,有人选择出逃,有人选择躺平,有人选择放浪。但消极的辗转腾挪无法改变现状。在今年很多的议题中,我们往往混淆了一些关键判断,比如:把传统与现代的时代差异当做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差别。世界上每个文明社会几乎都面临着一种既特殊又普遍的现代性文明的冲击。没有人会否认自己生活在现代世界,当然认为自己不是智人物种的除外,他们处于灵长类物种进化树上的另一个枝杈。面对周遭压抑,一个现代人除了消极躲避,还有什么选择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重新回溯现代世界的精神内核,那就是“启蒙”。康德说,启蒙就是“人从他自己造成的不成熟状态中挣脱出来”,就是要“敢与认知!”但这种挣脱不是毫无条件的,而这个条件也最简单,就是“自由”,这是“所有自由中最无害的自由,即在一切事物中公开运用个人理性的自由”。这种自由对于中国人来说似乎有些抽象,《大明王朝1566》中,编剧刘和平借胡宗宪之口,十分精到地点出了中国人能够理解的“理性的自由”:“我现在问你,孔子说的‘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什么本意?!”“孔子是告诉世人,做事时不问可不可能,但问应不应该!”好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夫子颠沛流离列国之间十四载,危于卫宋之际,困于陈蔡之间,生死置之度外,讲诵弦歌不衰,他从未因现实的困顿而消极,正所谓“君子不忧不惧”。过去的一年,现实的困顿让很多人选择做事“但问可不可能,不问应不应该”。现实中的辗转腾挪甚至挫折碰壁,都让我们意识到自己行动能力的边界。习以为常后,有人甚至会主动带上枷锁:我已经根据现实条件做出了最优选择,在我能力不及的地方已经有更优秀、更专业的人代做出了决策、指明了方向,自己只要老老实实地执行。正如康德所言,这样的世界充斥着不必思考的命令:“军官说:不要争辩,操练把!税务官说:不要争辩,交钱吧!牧师说:不要争辩,信仰吧!”甚至他们还要争当执行命令的模范,随时准备举报身边没有积极、阳光、正确执行的“公敌”。然而,一味地退让自己的生活世界,最终只会退无可退。所以做事但问应不应该,不问可不可能。“知其不可而为之”,因为那是经过自己认真思索做出的价值判断——应该去做。的确,现实条件和自身能力会限制自由思考和意志的达成,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认为这种“不切实际”的理性判断就是一种迂腐笑话?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种格外的品格——勇敢,勇敢面对因为自由而带来的未知、迷茫乃至混乱。“听天命,尽人事”,我们只管做出判断并投身其中,而不要焦虑未来的结果。“启蒙”是“危险”的,独立的理性做出思考和判断并投身其中,将带来诸多意料之外的后果,但这也是自由必要的“代价”。面对“代价”,需要我们每个人“自己具有一颗强韧的心,以便能够承受自己全部希望的破灭”,“即使这个世界在他看来愚陋不堪,根本不值得他为之献身,他仍能无悔无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