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影响刘慈欣的人:阿瑟·克拉克,用文字转述了宇宙之广袤和深邃

06 影响刘慈欣的人:阿瑟·克拉克,用文字转述了宇宙之广袤和深邃

2020-11-14    65'45''

主播: 惊奇电台

49 4

介绍:
【本节目由读客文化出品,JustPod制作】 阿瑟·C·克拉克,英国科幻作家,科幻黄金时代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2001:太空漫游》《与罗摩相会》《天堂的喷泉》等。 克拉克对技术持乐观的态度,也是一个和技术走得很近的作家。二战即将结束时,阿瑟.克拉克就以论文的形式提出通过地球同步卫星实现全球通信的设想,后来地球同步卫星轨道也因此被命名为“克拉克轨道”。 他对中国的科幻作家也影响巨大。刘慈欣曾称:“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 他和斯坦利·库布里克共同创作的《2001:太空漫游》,是电影史上开创性的科幻片。 今天,他过时了吗?他的文字魅力在何处?克拉克和库布里克分歧在哪里? 这一期我们请到科幻研究学者吴岩和科幻作家刘洋,一起来聊聊伟大的阿瑟·克拉克。 【主持】 肖鼠,科幻迷、媒体人 【嘉宾】 吴岩,南方科技大学教授、科幻学者 刘洋,科幻作家、《火星孤儿》作者 【内容提要】 06:30 克拉克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引进中国的外国科幻作家之一,在这之前科幻文学是“儿童读物”。 10:30 刘慈欣高考前看了《2001:太空漫游》。中国的科幻迷开始感到科幻不仅仅是关于科学的,更是关于存在的,关于人类到底要往哪里去的文学。 13:00 吴岩回忆和克拉克的通信往来,那是克拉克收到的第一封来自中国读者的信。 17:30 克拉克的语言非常有特点,最有魅力的地方,是能把宇宙的广袤、深邃和无限的神秘“转述”出来,因此翻译特别重要。 21:00 克拉克的文字有很强的把技术转化为“看得到”的场景、故事的能力,这是对中国的写作者比较有启发的地方。 26:00 今天的读者阅读克拉克不会再有当年的“惊奇感”,和几十年前的氛围不同。但克拉克最重要的部分可能不在于“惊奇感”,而在于一种神秘感,一种对宇宙的叩问,这种情绪不会过时。 29:00 克拉克和其他作家不太一样的地方是有“视觉”。 33:00 克拉克是一个世界主义者,这种倾向在作品中也可以窥见,并且他在实际生活中也是身体力行。 37:00 克拉克对技术是乐观的。他的小说中,新技术带来的问题,往往也是由技术来解决的。 40:00 黄金时代的很多作家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坎贝尔的“化身”。 45:00 库布里克找了很多科幻作家写故事梗概,最终选了克拉克的短篇《岗哨》。《2001:太空漫游》的爱好者中分为“书派”和“影派”,克拉克和库布里克在创作上也有一些分歧,但程度远没有外界传得那么严重。 49:00 电影《2001:太空漫游》的结构性非常强,像音乐一样;但是小说里没有这些。 这部电影至今仍然有很多先进的地方。 57:00 东方神秘主义对克拉克的影响,比如《天堂的喷泉》《与罗摩相会》《神的九十九亿个名字》。 62:00 现在的太空题材电影相比几十年前更加写实。 【参考】 阿瑟·克拉克: 《2001:太空漫游》 《月海沉船》 《天堂的喷泉》 《伊卡洛斯的夏天》 《与罗摩相会》 《神的九十九亿个名字》 《岗哨》 刘慈欣:《三体》 艾萨克·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 斯坦利·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 亚历克·内瓦拉-李:《惊奇》 【音乐】 Blue Danube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There'll Never Be Good-Bye - Minako Obata 【视觉设计】五颜六色的大亮哥 【后期制作】hotair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惊奇电台》,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联系我们】 微博@读客熊猫君  微信公众号:卖书狂魔熊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