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
配文:王烁/我们为什么总是看错人
王烁,曾经的全国高校围棋联赛的冠军,网红朵拉爸。他是《财新周刊》主编、财新传媒创始人之一,2016年获选耶鲁世界学者,2012年获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2007年和2008年两度当选博鳌亚洲论坛青年领袖。在这个普遍官僚化的社会里,难免有许多应酬。拿出手机,面带微笑,利用垃圾时间进行阅读,是他重要的阅读方式。王烁五年读了两百多本英文书,大约一星期读一本。
这本书是他最近五年读书生活的一次归纳、盘点和整理。通过这本书,他画出了通往这个世界前沿思想资源的路线图。站在这些书上头,能看到更真实的世界、更浩瀚的宇宙。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专栏作家汪丁丁,曾写过一篇书评,忙碌时代的阅读方式 ——我读王烁新书《我们为什么总是看错人》。汪丁丁说,这本书最好看的是他的妻子楼夷写的序:如鱼饮水。
里面用活泼生动跳脱的语言描写了王烁的“英文单词控”“看书看电影简要概括控”的生活片段,2004年王烁去霍普金斯大学访学期间走上大量阅读英文书的道路。临行前狂背GRE单词。在读书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夫妻两人2015年开始创办专门推荐英文读物的微信公众号BetterRead,并分享之前的读书心得。
楼夷在序中说,这是王烁的生活方式——学习不走捷径,读书不求名利,以英文书打开认识世界的一扇窗,以移动终端为工具,以笔记为学习和总结的积累,并以BetterRead作为分享的平台。但是,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快乐并有所得就可以。
大米妮比较喜欢的是《读书六问》、《自相矛盾才有第一等智慧》、《为什么有人喜欢三体有人不喜欢》以及秀恩爱秀幸福的爸妈版《两娃战争论》,关于围棋三篇,深感玄奥,确实读不懂。
分享本书的同名笔记《我们为什么总是看错人》里的几个片段:
领导为什么英明
归因谬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指人们过度把成就/错误归因于个人内在原因,而过度忽视环境原因,哪怕后者明显得不能再明显。一个实验,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提问,可以自由构思任何刁钻的问题。一组回答,不管什么问题都得回答。可想而知,提问一方“显得”自信自如,回答一方“显得”左支右绌。让测试者和旁观者为所有人的表现打分,结果会怎样?难道不是显然要考虑到问答设计中双方所处位置的不公平因素吗?结果并非如此。旁观者给提问一方打了高分,提问者给自己打了高分,最有意思的是,就连回答一方,也给提问者打了高分!举一反三,为什么越是大领导越容易显得英明?明白了,归因谬误。
大数据为什么不靠谱
经济学家、《魔鬼经济学》作者史蒂文•莱维特(Stephen Levitt)就读书与小学生成绩的相关性做了研究,用了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得出两个看法:小学生读书多少与成绩表现没有关系;小学生家里有多少书,与成绩表现很有关系。尼斯比特不禁要问:难道买很多书放家里不读对成绩最有好处吗?多元回归分析有内在缺陷,它试图在控制住其他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前提下,考察某一个特定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性。实践中很难满足这些条件。一不知道是否穷尽了变量,二难说变量测得准不准。这些批评对今天的大数据热也成立。他反复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同一项研究,如果随机双盲实验结果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冲突,要接受前者。做随机双盲实验,实验人员能操纵变量,能远为清楚地看到特定变量与结果的相关性。
人穷就该多读书
尼斯比特也承认,有些时候没有办法做实验,这时多元线性分析是惟一能用的方法。即使是这样,也要看看能不能做得更好,比如加入时间因素。就一个国家而言,人口整体智商提高与变得更富有之间明显有相关关系,但谁是谁的原因?很难确定,两头都说得通:人变聪明了,然后就有钱;人有钱了,营养提高了,教育投入增加了,然后就变聪明了。能影响智商或者富裕的因素都太多了。怎么办?看时间关系。恰好有两个自然实验。爱尔兰和芬兰过去几十年在教育上做了大规模投入。爱尔兰教育投入的重点在中学、大学和职业教育。爱尔兰人此前的智商得分显著低于英国人,现在不仅智商赶上来了,人均GDP也超过了英国。芬兰的投入重点是确保贫困家庭孩子能得到可与最富有家庭孩子看齐的教育。到2010年,芬兰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发达国家第一,而人均GDP也超过英国。人穷就该多读书。
自己是最好的实验对象
关于自己,我们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一般用拍脑袋决定,但可以有更可靠的方法。如果你不知道早上喝杯咖啡对提高工作效率有没有帮助,最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其他习惯不变,连续一周早上喝咖啡,接着连续一周早上不喝咖啡,每天记下来工作效率是不好、差不多还是好。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做很多这样的受控实验,变量可控,效果清楚,样本和总体都是1,也就是你一个人,所见即所得。要了解自己,拿自己做实验是最好的方法。你对自己的许多未经检验的既有看法,多半是错的。什么使你快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性?对哈佛大学女生的实验,连续跟踪一个月,结果发现,女生们以为使自己快乐的那些因素,与她们这一个月生活中事实上使她们快乐的那些因素,完全不同。我们没有自己以为的那样了解自己。做点实验吧。
我的教育生涯告诉我,学生们的最大问题是,似乎没有任何问题!这是中国的应试教育的结果。从幼儿园到大学,为了成为优等生,他们记住了考试最需要记住的死知识,抑制了问题,以致长期以来意识不到自己的人生还存在“问题”。所以,如果我写书,与其讨论如何读书,还不如想办法唤醒公众的问题意识。
配乐:廖冲/Children&`&s Suite:1.Outing
逻缉失控/调侃世界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