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发布,作者&来源:顾一宸十年前的那一晚,我躺在宾馆床上,久久不能入睡。 那是考点附近的一家廉价宾馆,和其他分到这所学校参加高考的同学一样,我选择它的原因有两个。 便宜的副作用就是破旧,那张老旧的床在我翻身时咯吱咯吱响。 我翻身是因为我睡不着,我睡不着是因为我失恋了。 对于一名17岁的男生来讲,人生最艰难的事情不是第二天就要高考,也不是失恋,而是在高考前一晚突然发现自己还没恋就要失恋了。 她平日的成绩比我好,我担心不能和她上同一所大学。 我也想过,要不就不追求上同一所大学,退而求其次,只要能和她在同一座城市上大学就行,大不了我到时候每周末跑去看她。 但我转念一想,在同一间教室三年,我都没能和她在一起,甚至连一句喜欢都不曾说出口,那去了更广阔的天地,我又能如何呢? 不过是渐行渐远罢了。 这场炽热的暗恋,还未绽放,便已凋零,最终不过是空欢喜而已。 一念及此,悲从中来,不可断绝,辗转反侧,难以成眠。那天晚上,我不知道自己是几点睡着的,只知道第二天我还迷迷糊糊的,闹钟就响了。 坐在高考考场里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是懵的,脑袋里一团浆糊。 第一场的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我觉得才是最需要被理解的那一个,什么?你问我“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昏沉沉的我,只能乱写一气。 中午,飞快地吃完午饭后,我还企图睡会午觉,养养精神。 但对语文失利的担忧赶跑了我的睡意,我越睡越焦虑,我越焦虑我就越睡不着。 在下午考数学的时候,我只有2个感受:一个是好难,另一个是好困。 做题到一半的时候,我的脑海满是问号: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啥? 第一天的考试,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过去了。 而第二天的考试,则在我对第一天的懊悔和自责里忐忑不安的度过。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所以,成绩揭晓时我看见自己远远低于平日的87分数学成绩时,没有感到意外。 真正意外的是,最后我和她的成绩相差无几,但我们并没有去同一所大学,也没有去同一座城市。在填报志愿之前,我向她闺蜜打听过她的选择,但她特意叮嘱闺蜜,一定不要把她的选择告诉我。 我当时心里有过埋怨:原来你知道我喜欢你,我曾经无数次尝试靠近你,而你的一次次远离原来并不是无心的。 这也就算了,难道就连最后一次,我试图离你近一点,也不可以吗? 后来,我去了一个遍地火锅的城市,她去了上海。 初见钟情,暗恋三年,抬头不见低头见。离她最近的时候,我们中间只隔了一条走道的距离。 没曾想,高考一别,山水迢迢,至今十年,不复相见。 时隔多年,我也终于理解了当初填报志愿时她不让我知道自己填报意向的决定。 “谢谢你喜欢我。很遗憾也很抱歉,我并不能回馈你什么。但我不希望,在这个人生最重大的十字路口,你却因为对我的喜欢而做出不理性的选择。” “没有必要,真的。你应该走你自己想走的路,不要为了我走上一条错误的路。” “我不是归人,我是你的过客。” 很难想象,如果当初我得知了她的填报意向后,如今的我们会怎样。 我一定会跟随她的脚步吧,哪怕那并不适合我。毕竟这种事在文理分科的时候我已经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做过一次了。 可,和她上了同一所大学之后呢? 我应该会追她吧,毕竟也不算早恋了,老师和家长都不再反对。 也许我能追到她,也许我不能。但不管怎样,我们可能都很难走到最后,因为冷静下来之后,我终于发现,原来我和她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我们的世界很难有交集。 那么,我和她的故事,几乎不可能是《最好的我们》,稍好一点可能变成《后来的我们》,但很大概率上,应该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吧。 我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遗憾。 她替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但这个选择并不是当时的我愿意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