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九四: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有獲者,得天下之心隨于己也,四近君為大臣,大臣之道當使恩威一出于上,眾心皆隨于君,若人心隨己,危疑之道也,故凶。孚以心言,內有孚信之心也。道以事言,凡事合乎道理也。明者,識保身之幾也。有字在字以字雖字義稍異,然皆有功夫,若以象論,變坎有孚之象也,震為大塗,道之象也,變坎錯離,明之象也,又中爻艮有光輝,亦明之象也。 四當隨之時義,當隨乎其五,然四為大臣,雖隨有獲,而勢陵于五,故有有獲貞凶之象,所以占者凶。然當居此地之時,何以處此哉?惟誠以結之,而道以事之,明哲以保其身,則上安而下隨,即無咎而不凶矣。故又教占者以此。 《象》曰:隨有獲,其義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義凶者有凶之理也,有孚在道明功者,言有孚在道皆明哲之功也。蓋明哲則知心不可欺而內竭其誠,知事不可苟,而外合于道,所以无咎也。周公爻辭,三者並言,孔子象辭,推原而歸功于明,何以驗?人臣明哲為先,昔漢之蕭何韓信,皆高帝功臣,信既求封齊,復求王楚,可謂有獲矣,然無明哲,不知有獲貞凶之義,卒及大禍。何則不然,帝在軍中,遺使勞何,何悉遣子弟從軍,帝大悅,及擊陳豨,遺使拜何相國,封五千戶,何讓不受,悉以家財佐軍用,帝又悅,卒為漢第一功臣。身榮名顯若何者,可謂知明功臣者矣。孔子明功之言,不其驗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