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 以卦德卦綜卦體釋卦名卦辭,言所謂艮者,以其止也。然天下之理無窮,而夫人之事萬變,如惟其止而已,豈足以盡其事理哉,亦觀其時何如耳。蓋理當其可之謂時,時當乎艮之止則止,當乎震之行則行,行止之動靜,皆不失其時,則無適而非天理之公。其道如日月之光明矣,豈止无咎而已哉。然艮之所以名止者,亦非固執而不變遷也,乃止其所也。惟止其所當然之理,所以時止則止也。卦辭又曰不獲其身,不見其人者,蓋人相與乎我,則我即能得其人,我相與乎人,則人即能獲其我。今初之于四,二之于五,三之于上,陰自為陰,陽自為陽,不相與應,是以人不獲乎我之身,而我亦不見其人,僅得无咎而已。若時止時行,豈止无咎哉。八純卦皆不相應,與獨于艮言者,艮性止,止則固執不遷,所以不光明,而僅得无咎。文王卦辭,專以象言,孔子彖辭,專以理言。
上一期: 艮卦卦辞
下一期: 艮卦大象传和初六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