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颂(清庙)

诗经颂(清庙)

2024-01-21    25'32''

主播: 卢学林(明道学社)

434 8

介绍:
於穆清庙,肃雝显相。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清庙 我们从小学开始学《诗经》,最开始学《诗经》时我们对什么感觉最美呢?风,刚开始学习诗经时大家都不喜欢这个颂,近几年我读书时,在《礼记》里面说过这样的话,之所以我们只喜欢风、雅是因为我们的德行不够,不足以配得上颂。所以我们读这个颂的时候就没有感觉,也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时代。当然颂是最不好解读的。前面我写了一段话,这段话是郑康成写的。天子之德,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无不覆焘,无不持载,此之谓容。于是和乐兴焉,颂声乃做。郑康成就对颂这个字进行了解读,什么是颂,古人造字的时候要么是型近,要么音近。这个颂是什么意思呢?颂之言容也。颂,容是不是音很近?也就是说颂是什么呢?颂就是容貌,什么容貌呢?功成之容貌,功德有所成就的容貌,所以说才是颂。 天子之德,光被四表,光是光彩和光亮。被是覆盖。四表指东南西北,实际就是指天下。广被四表就是东南西北四方全部被他的光芒覆盖了。 格于上下,格是至也。上是天,下是地,这就是东南西北风上下都覆盖了,也就是整个宇宙都覆盖了,所以说光被四表。 无不覆焘,这句话出之周易,中庸里面也有。覆是覆盖。焘也是覆盖之意。没有不被他覆盖的,也就是说世界万物都受他恩德的护佑。 无不持载,持是把持。载是承载。就像我们在这个地上,大地每天都承载着我们,所以说无不覆焘,无不持载。就好像天地一样,天地就是无不覆焘,无不持载。表示天子的德行他可以达到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无不覆焘,无不持载这样高的德行。 此之谓容,这就是容。这就是颂他的容貌呢,功成之容。于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和乐兴焉,颂声乃做。整个天下的一片祥和之气就兴起了,这个时候他的颂声才可以做出来。所以说颂不是随随便便做的,有如此德行的天子承现,那才可以颂。 所以我们经常讲的歌功颂德。为啥我们有时候会看不起歌功颂德?因为说的太假,在历史上有没有呈现过这样的时代?我们中国曾经有过这样厉害的时代,我记得讲《黄帝内经》的徐文斌曾经说过,从秦汉以后基本是倒退了。 接下来我们看诗序,诗序说他是:祀文王也。就是祭祀周文王呢。什么时候祭祀周文王呢?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也。大家都知道,周公修了一个陪都洛邑,就是今天的洛阳。实际上就是三监叛乱以后觉得在东边需要修一个陪都,考察了洛邑这个地方好,所以在洛邑这个地方修了一个城池。召公具体操作的,这个时候朝诸侯,什么是朝诸侯?就是诸侯都来朝见了,朝见周成王。所以说率以祀文王也。率是就带着这些诸侯一起来干嘛呢?祭祀周文王。祭祀完了以后就有诗人写了这一首诗,描述了一下整个祭祀的过程。然后这首诗就被以后祭祀周文王的时候来唱诵。这是他的历史背景。 清庙,什么是清呢?清是有清德之君。大家想清是和哪个字相对的?浊。什么是清的呢?天是清的,地是浊的,有清德之明君。清德就是和谁相配的呢?清德就是和和天德相配的,所以说周文王是清德之君,足以配天,所以作清。庙是貌的意思,庙者貌也,什么貌?周文王已经死了,为了把他的精神继承下来,我们就修一个房子,就好像他活在人世一样,把他身前的容貌保留下来,这样我们就能继承了他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所以说庙就是起这个作用。有德行的先君才可以享庙,才可以有庙。也就是把他身前的容貌保存下来让我们来继承他的精神,这就是庙。任何一个庙都祭祀的是历史上的大德之人。比如关公庙,关公特别讲义,所以我们就祭祀。接下来是营成洛邑以后,各个诸侯都来祭祀周文王的场景。 原文及解释: 呜穆清庙,肃雍显相。呜是呜呼,是语气词,叹美之辞。还有一个是叫叹伤之词,叹伤之词用嗟。穆是美也,也有和的意思。这里主要是凸显出美,后面有和。 肃雍显相,相我们以前解读过,《论语》里面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相是辅助,以前瞎眼的人过马路走不过去,旁边辅助的人就叫相。所以说相是助也。助啥呢?助祭呢,一说助祭就是刚才朝诸侯的诸侯来。显字是指有显德之诸侯,有显德之诸侯来助祭。肃和雍两个字是描述谁呢?是描述周公的。一句话写的是两类人,肃是敬也。雍是雍雍在宫,肃肃在庙,雍是和也。肃雍就是指周公来,周公祭祀之时敬而又和,又有显显然显德之诸侯来祭。 原文及解释: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前面讲的是诸侯助祭,下面就是朝上的士,士就是卿大夫,这些卿大夫又是有德之人,所以说济济多士,济济形容多,当然是贤者多。济济表示人才很多。如此多的贤能的卿大夫们。前面是诸侯,这是卿大夫。他们都能够秉文之德,秉是秉持。文就是祭祀的周文王。他们能够奉持和秉承周文王的德行。我们在下面祭祀的人,能够配的上,你才可以进这个庙去祭祀,所以说是秉文之德。 原文及解释: 对越在天,毛传和郑康成翻译的一致。先看对字,在尔雅里面我们说妃子,还有现在的找对象都是一个含义,那是啥呢?配,对就是配。越就是逾。文王现在不在人世了,所以说是在天,在天是在天之灵。这个和前面是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这就是说把前面的都说了,无论是周成王还是周公、各个诸侯或济济然多士。他们都能够秉持文王之德行,他们的德行足以、可以配得上、对得起文王的在天之灵。我们祭祀清庙的目的就是起这个作用呢,让下面的人、后世的人把文王的精神传承下去。 骏奔走在庙。毛传和郑康成翻译的时候在这儿有差别,就是这个骏字,毛传训这个骏训的时候是长也。郑康成训的时候是大。孔颖达在孔书里面说的很清楚,如果这样训的话意义就不一样了。毛传把他训为长,是对以后的一种寄托,怎么寄托呢?长就是指世世代代长久下去,无论是周成王、各诸侯国君还是济济然多士这些人,如果能够长久的有此德、配文王之德,然后奔走在这个庙里面,在文王的精神上吸取他的财富和营养,结果就是下面的不显不承。 原文及解释: 不显不承,这个话说的特别好,什么叫不显不承呢?如果问成反问的话就是显和成,不亦显乎,不亦成乎?怎么翻译呢?他们这些人有这样的德行长期奔走在周文王的庙里,周文王的德行就会长久的显现在人世纪,就不会隐藏。承是什么意思呢?就有人继承和发扬了,承是承受、承接之意。最后把结果指出来了。 原文及解释: 无射(yi)于人斯!射就是厌烦的厌,也可以翻译成满足的足,厌就是足。无射就是没有厌烦,没有厌烦就是乐也。无满足就是一直需要这个东西道理是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对周文王身上的精神财富、营养、力量乐在其中。所以说无射(yi)于人斯!当我们没有精神能量的时候我们可能去庙里走走,吸取这样的能量。这个是真的,当我们普通人遇上灾荒的时候到父母的坟前哭一场,就有了能量了,这个意义是一样的。因为周文王的德行被这些人乐在其中,所以说是这些人乐于如此罢了。 诗大意: 呜呼美哉,如此清德之文王庙貌也,周公陪周成王祭祀之时肃肃然敬,雍雍然和,又有很多显德之诸侯来助祭。 济济然如此多贤能的卿大夫们,所有这些人他们都秉持着文王的德行,他们足以配的上文王的在天之灵。 如果他们能够长期的奔走在庙,这样文王的德行不就长期的显现在人世间。他们长期承载着文王的德行,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乐在其中,乐于此文王之德也,文王之德是无射于人的。
上一期: 诗经颂(清庙)
下一期: 中庸章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