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一个词,叫“向死而生”,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和心态下,会有截然不同的解释。
这一期的话题,和死亡有关。谈话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原来我们都习惯性的将死亡藏起来,用一些看似温和比如“离开”“去世”这样的词来形容这种永久的告别。
这是否和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有关?死亡像是一个禁区,像是被关在潘多拉盒子里,开启就会带来厄运的恶魔。
可对于我们来讲,人的生命的有限性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孑然一身来,两袖清风离开,似乎也是注定的。
因此,我始终在想如果人生而孤独,那我们生存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果生命注定有遗憾,那什么是我们一定要抓住不放手的?人们恐惧死亡,究竟是在恐惧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启了这次探讨,尝试着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未知的确定性。聊到最后,很难说我们得出了答案,但我意外的不那么畏惧了。
似乎没有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因为在生命的长河里,真正有趣的似乎总是那些没有定数和没有答案的问题。
【参考内容】
提到的书和文章:
《奇想之年》[美]琼·狄迪恩
《蓝夜》[美]琼·狄迪恩
《正午之魔》[美/英] 安德鲁·所罗门
《我们仨》杨绛
《妞妞》周国平
《孤独者》鲁迅
提到的电影剧集:
《小伟》
《奥丽芙·基特里奇》
《女人的碎片》
【本期bgm】
Bahamas - All I've Ever Known
【时间轴指路】
[02:12]于我们而言,清明的意义逐渐成为了与逝者的联结时刻
[04:38]奇想之年:不断重播痛苦场景,会让我们导向不同的结局吗?
[08:48]睡觉就像一场小型“死亡”,失眠的痛苦就在于清醒的抛弃感
[15:40]在痛苦中自怜自艾是不想对逝者背叛
[19:10]人生第一次告别的痛苦成为了我们抗拒告别的原因
[23:50]告别乳牙是我们长大的过程,长出智齿是我们告别懵懂的标志
[29:12]搬家:断舍离是强化人事物的功效性,而不是意义性
[38:32]第一条小狗去世:原来我从来都没忘掉过你
[49:10]“死亡”不可提?自杀者就是不尊重生命吗?
[61:20]当我们恐惧死亡的时候,我们究竟在恐惧什么?
[69:00]如果人生来就是孤独,那么人生的意义在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