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你记住了吗》
~~~ 我与母亲登山游记
那一年的那一天到现在,我们登了很多山。
让我来数数看,从近到远,有首山、大小红螺山、灵山、有北普陀山、医巫闾山,有秦皇岛的角山、鞍山的千山,有丹东的凤凰山,天津的盘山、还有安徽的黄山、吉林的长白山,逐一徒步登顶成功,尽管母亲已到了七十岁的高龄,仍然觉得很轻松。彼时彼刻,雀跃、欢呼、留影,都不能足以表达我内心的激动。
本以为我已带母亲登过最美的黄山,她便对别的山不再感兴趣,而当我告诉她下一座要爬的目标时,她又来了相当高的兴致。事实证明母亲并不在意山的大小高低,是AAAA级还是AAAAA级,她只是乐于享受和她的孩子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罢了。
每次爬山的路上, 我都跟在母亲的身后,是为了让她安全的走在我的视线之内,母亲总会不时的回头找我,我早已读懂她的眼神,她希望我能走在队伍的前头,不想我掉队。
母亲爬山的速度可谓说一不二,好多的年轻人都被她甩的远远的。路上的人大都对母亲投来赞许的目光,“您太棒了”,“您高寿啊”,“您真不简单”,不了解母亲的人一定以为她是在大家的称赞和鼓励下才登上了顶峰。其实只有我知道,早年吃过的苦和受过的累,相比眼前的这座山对母亲来讲又算得了什么呢?
从父亲因病离我们而去的时候开始,母亲就养成了一个习惯,绝不是靠别人的同情,鼓励,或者是认可才撑过来的,一路走来母亲从来都是靠自己给自己打气,所以也只有我知道对于大家的夸奖,母亲并不会往心里去,她只会不停地走她自己想走的路,当然路人又怎会知道即便没有人为她打气,她又怎么甘心在自己孩子的眼皮子底下认输呢?这当然不是母亲的性格。从我记事的时候起一直到现在,母亲教给我最多的就是这种不服输的劲儿,她很少给我们讲难以理解的大道理,不过是用她自己的方式做事而已。
“我给你买个登山拐杖吧,这样能省点力气”
——“不用,我有使不完的劲呢!”
“咱们坐缆车吧”
——“不坐,那多没意思,再说也不安全呢!”
“那下山的时候坐电瓶车吧”
——“山都爬了,还差那几步道了?”
逐一被她拒绝后母亲不再应声,大步的向前走去,直到让我自己意识到我说的全是废话为止。
于是我只好乖乖的跟在母亲的身后,看她已渐佝偻的背影和她越走越轻盈的脚步,是那样的不相符,突然意识到这哪是我带母亲爬山,明明是母亲带我爬山,而且不单单是爬山,还顺便给我上了人生最宝贵的一课,使我茅塞顿开~~人生之路没有一帆风顺,总免不了沟沟坎坎,而当困难和压力就摆在眼前的时候,就像翻过一座山一样,如果自己都不认可自己,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过得了这一关,又怎么能指望别人帮得了你?
浓缩成简短的一句话应该说人的一辈子不能被困难和疾病吓倒。
母亲是这样,我希望我也是。
一瞬间感觉自己收获了毕生无比珍贵的一枚锦囊,索性悄悄地珍藏。从此以后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爬爬山,因为它可以在玩乐中修正我尚不成熟的人生观,使它日益的变得成熟起来。
返程的时候母亲坐在我副驾驶的位置上,她怕我开车犯困,一会儿递我个苹果,一会儿喂我颗大枣,终于又能享受到像小时候生病了那样的待遇,那时候的母亲就是这样惯着我的,可我又心疼她,我告诉她我不困,想让她眯会儿,说实话我还真舍不得放弃这样的待遇。
旅途的劳顿终于让母亲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一颗枣,看样子实在是挺不住了,呵呵!她老人家真是太可爱了!看着她睡着的样子,我更加的不困,集中所有的精力尽量的不让车颠簸,母亲睡的太香了,真的不想让自己不负责任的驾驶技术惊扰了她的好梦,愿她的梦做的更长一些、更美一些吧!
还记得上期的《朗读者》董卿用许渊冲老先生的话做了开场白,听了以后深有感触。人这一辈子,不是你活过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每一个被你记住的日子,都将成为生命里不可复制的一天!
锁住简单
2017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