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聚集了过多咖啡馆和“首店”的上海,Blue Bottle也许是为数不多能撼动这个“咖啡修罗场”的品牌了。但它的入华之路走得小心翼翼,目前确定下来的事情远比外界想象中要少。
2020年底至今,《第一财经》杂志记者(同时也是本期节目的两位主播)持续追踪了Blue Bottle在华组建团队、四处选址、以及扫清障碍的过程,甚至实地跑了几次“传说中”的首店位置。最大的感受是,商业世界的博弈,真的有些迷人。
Blue Bottle成名于咖啡文化浓厚的美国。从咖啡爱好者和周末市集上的咖啡车起步,这个品牌将“精品咖啡”这个模糊的概念,做成了差异化显著的视觉体系、门店服务和产品体验,并稳定地推广到几十家门店内。这让是风险投资和大公司对它感兴趣的原因。
进入海外市场,对于已经成功的Blue Bottle,则要面临一轮新的“本地化”改造。它在日本和韩国踏出的第一步看起来顺风顺水,而轮到中国的时候,要适应和变化的东西就太多了,竞争对手也太多了。来得太晚、做得不好,都可能会让Blue Bottle更快地失去吸引力——这是我们不太看好其入华前景的原因之一。
| 主播 |
肖文杰 | 《第一财经》杂志主笔
许冰清 | 《第一财经》杂志主笔
| 时间轴 |
05:46 美国人做咖啡,为什么总去欧洲找灵感?
09:10 “新鲜烘焙”是一个没有歧义的卖点
13:18 Blue Bottle的选址小癖好:亲水
18:40 Blue Bottle中国的第一批员工,不少来自星巴克
28:38 错过了扩张的“时光机”机会,对Blue Bottle入华不利
| 后期制作 |
魏玥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