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刻瓷怪大师-茅子芳

北京刻瓷怪大师-茅子芳

2016-10-09    20'08''

主播: FM1860038

149 7

介绍:
1刻瓷敲击声 这悦耳清脆的敲击声,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刻瓷代表性传承人,雕刻大师茅子芳先生正在工作。茅子芳首创的厚釉人物刻瓷,将一毛八买的废瓷盘经錾刻后作为国礼送给中曾根康弘、希拉克等,他的作品几乎不参加任何评奖,单位发不出工资时,他宁肯卖鞋也不卖自己的作品,因此,人们都说他是“怪人”。记者去他家采访,一见面就感受到了他的与众不同,这从他递上来的那张怪名片就能看得出来,这是用快递信封牛皮纸自制的,竖排版从右至左印着“工美老工匠茅子芳”,背面是一枚朱文印章――“糟老头子”。那对于北京刻瓷,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怪法?请听《非遗时光》专题报道:北京刻瓷怪大师-茅子芳。 2、茅子芳:“没有金钢钻儿,就别揽瓷器活儿”,北京刻瓷就是瓷器活儿里的艺术明珠。大家好,我是茅子芳,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刻瓷的代表性传承人。 3、茅子芳: 刻瓷就是艺人在烧制好的瓷器上写字作画的一门技艺。是以刀代笔在瓷板、瓷瓶、瓷盘上表现素描、线描、中国画及书法的艺术。北京刻瓷的文化传承,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正如茅子芳先生所说,北京刻瓷就是以刀代笔的艺术,有人赞誉它是在瓷面上“绣花”,它将绘画与錾刻深邃结合,2009年,北京刻瓷入选第三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11月9日,第三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布名单,茅子芳荣誉当选。说来也怪,茅子芳并没有正式拜师,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民国时期的刻瓷大家朱友麟先生的“编外徒弟”。 4、茅子芳: 朱友麟呢,1957年成立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的时候被聘为研究员,我的刻瓷,就是受他的影响。1962年,研究所给他在王府井帅府园美术馆给办了一个刻瓷展览,那一年我19岁,美校还没毕业呢,我看了这展览之后,我感到非常震惊,后来就天天去,一直到这个展览闭幕。开始我就看他一张照片,那刻瓷的使的什么工具,回来我也那么干,7月份由美校毕业,9月份被分配到玉器厂,后来又拜访他,64年,他去世了。后来我就一直坚持的刻瓷,一直到现在。 朱友麟先生是民国时期北京城里赫赫有名的錾刻大家,和张大千、齐白石合作过多件作品。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总理曾经明令朱友麟的刻瓷作品不能出口,因为那是国宝。看过展览之后,茅子芳开始用业余时间玩刻瓷,找个钢錾子,把家里吃饭的白瓷盘子、饭碗砸了不少。摸索了很长时间,终于刻出几件自认为满意的花鸟作品。 5、茅子芳: 我那会儿刻出自己比较满意的东西了,当时我心里很矛盾,因为那会儿我们叫“革命的螺丝钉”,给你捻到哪儿就是哪儿,我被分配到玉器厂,就得干玉器,干这首先就是“不务正业”。可是我又特别喜欢这个刻瓷,你想这瓷本来就很美,你再刻上东西,它跟那个画瓷就不一样,一种文气,文雅,我就很想拜访朱友麟,我又怕人家撅我,我又不是研究所的人,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去了,我们玉器厂离着工艺研究所就300米的距离,中午吃完饭我就去了,没想到人朱先生看到我还挺高兴的,指导我之后还嘱咐我,要好好把刻瓷传承下去。 1964年,朱先生去世,茅子芳这个“编外徒弟”只好自学。他很讨厌工艺美术行当里的“小作坊”味,很多老师傅不爱露手艺,觉得“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其实,对于茅子芳来说,越不让看的技术越是一学就会,真正的“活儿”靠的是艺术而非技术。为此,北京东城第二图书馆副研究员,非遗专著――《北京刻瓷》一书作者李俊玲女士给他总结出了四怪。 6 李俊玲:我把他叫做怪人,第一怪:他是工美大师,但是在他家里堆满了历史书藉。 7 茅子芳: 咱们整天喊传统传统,实际有几个能把这传统说出一二三来的?首先一个,你要了解传统,你必须要懂得历史,这是个基础,咱们继承传统的目的不是让人的脑袋朝后长,总盯着过去,了解传统,是为了将来,是为了创新,为了当代人看到最好的作品,这是个目的,所以我喜欢历史。说句实话,不够一吨也差不了多少了我那书,这些书我都仔细的去读,有一半可以说都是历史书,还有的就是文学书,再一个就是我的业务书。 8李俊玲: 第二怪呢,他能在别人不用的废料上刻出花来。 9 茅子芳: 我是从来不追求好料的,料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人水平有高低,你怎么样把它的缺点变成长处,这是你人应该做的。连我这盘子都算,人家一说,花几十块、几百块买一块盘子往上刻,我这都是处理的。我这个盘,《童年的电影》,这是在当街拉车,十块钱三块,我买的,上头划了道了,一划道子,在别人眼里就不能用了,它有道的地方我不会给它刻下去啊,我把好地留下啊,你再也看不到它是处理的东西了。我在行里有一句最得罪人的话,叫做只有废物人没有废物料,你首先肚子里要有东西,你一看到这东西,脑子就要反应出来这适合做什么。定海神针到了孙悟空手里,才叫如意金箍棒,在别人看它是块废铁,为什么呢,因为你耍不动它。你自己没能耐你说人家是废铁,那到孙悟空手里怎么就如意金箍棒呢?我就觉得是这么一个道理,其实三字经早就告诉你了:“玉不琢,不成器”,再好的料,它也是料,它只有经济价值,没有艺术价值,我把它缺点变成艺术价值的时候,它要比纯料的那经济价值要高得多。 也许很多人不相信,茅子芳接受任务,做为国礼送给外国友人的作品,其实都是用处理品瓷盘完成的。 10 记者 问:咱们做为国礼送出的那些瓷盘就不是这种盘子了吧?茅子芳答:也是,都是我一毛八一块买的,全是,没有一块不是的,都是处理的。人家挑剩下的,到了商店之后,人家又挑了一溜够,最后卖不出去的,上头划的道子什么的,我画的时候,就把那里躲开了,都刻下去了,留下的地都是好的地。人家看,首先看的是哎呀,这人刻的真像,真生动,他首先看的是这个。 11 李俊玲:茅子芳的第三怪是他的作品再好也不参加评比 12 茅子芳: 你要想评我的东西,那你必须得比我还高,你能看出我这东西那儿好那儿坏,你说出的东西,哪儿是缺点,我服你。13年,咱们北京建都860周年,搞了一个展览呢,就是围绕这个主题,我做了一个海陵王,咱海陵王那,海陵真元元年,他把首都从黑龙江那边迁到北京来了,我做了这么一个人物,根据金史,这横着书写啊,是从右往左,海陵王,结果我接了一个电话,评委来的,问我:您刻那王陵海是谁啊?我说您哪位啊?说我这是组委会的评委,哦,我说您也别打听王陵海是谁了,我告诉您啊,有您这样的评委,我不参加评奖,海陵王给念成王陵海,简直这都成了笑话了,这样的人他能当评委,我参加这评奖有什么意义?在我的关键地儿,我不理解的地儿,你给我指出缺点来,你能让我进步一块,我这奖评的才有意义。我不是为了名和利去评奖。 13 李俊玲: 第四怪,他日子再不好过也不卖作品。 14 茅子芳: 我在南沙滩,到现在还知道呢,有的人见到我说:卖鞋的!我说哎!因为研究所改制,让我们自己去挣钱。说句实话,凭我们的能耐,挣钱不在话下。我的好些同事,放弃了几十年的专业,人家车也买上了,房也买上了,不像我似的,混的这么狼狈,这不媒体也报道:76米一间房,住着老少三代。但是,我这些作品保下了。因为外贸当年也要买我的东西,有的地也用高薪来聘我,我不愿意放弃我几十年的专业,我喜欢这些东西,我这一辈子就是为了追求这些东西。住房啊,吃饭啊,穿衣啊,我都无所谓。当时,为了生活,我跟我老伴儿都是一个单位的,我们俩都不开支,还要养活这么一个残疾儿子,当时的情况确实是艰难,结果我这小儿子呢,他在皮鞋厂,我从他们那进了点皮鞋,天天晚上卖鞋俩小时,够生活的就得。我的作品保住了,其他的时间干什么呢?我搞创作,我写论文,当时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创作了不少东西,十多年的功夫啊。13年,也是李俊玲给我搞的,在首都图书馆,给我举办了一个个展,将近六百米的展厅,我的东西没摆下一半,摆了200件,还有我发表的论文。我这展览弄完开幕式的那天,去的那些同学,同事好些全耷拉脑袋了,告诉我干了一辈子,现在手里空空无也,我说,这就是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我说你们数钱的时候可能心里特别美,我没享受过,我在生活上是煎熬,但是,在精神领域里头,我绝对是富翁。他们就是做一件卖一件,甚至改行,搞装修去,一个搞美术的去搞修装去!有一个老艺人也是国家级大师了,他的一段谈话我眼泪差点没出来,他说我啊,从13岁开始学徒,学象牙雕刻,干了一辈子象牙雕刻,在我手里得出了上万件象牙作品,现在甭说我自己的作品,我自己的作品早都到国外了,我就是看看别人的作品,我都得隔着冰冷的玻璃,心里头真有一种无言的感觉。我说我理解你,那哪儿是看作品啊,那纯粹是到监狱里隔着玻璃看儿子去了。在他们眼里,我也是一怪,有的说我捧着金饭碗要饭,有的说我太傻,有的说我成心给领导难堪,对这些我都不回答,我认准的事,我绝对去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