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宫灯,很多人都会自然联想到天安门城楼上挂的大红灯笼,1949年准备开国大典的时候,为了制作这八个在当时最大的灯笼,制作人员可是遍访北京城,最后,终于找到了当年为皇上制作宫灯的老匠人,费尽千辛万苦才终于让这八个灯笼如期挂在了天安门城楼上。
1、电影《天安门》录音剪辑1分03秒 :
老人:我们老蔺家几辈儿人给宫里扎灯,谁进过皇宫,谁敢上天安门呢,头一回。
解放军战士1:慢着您。
解放军战士2:老人家,我们请你做的灯笼就挂在这儿,这个梁上。
老人:您说什么来着?
老人徒弟:爹,人家说呀,请您做的灯挂在这梁上。
老人:那得多大呀?
解放军战士2:这么大,这么大,圆的。
解放军战士1:老人家,这是天下最大的灯笼了。
老人:啊?这回呀我要扎大灯笼,给我们老蔺家露脸了。
解放军3:蔺师傅,我们干啥?
老人:抬竹子吧。
解放军3:好,动手。
大家:是…
您刚刚听到的就是国产电影《天安门》的录音片段,它为我们还原了当年为开国大典扎制天安门城楼大红灯笼的情景。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种大红灯笼不能算是宫灯,它应该归于宫灯的近亲――纱灯的一种。那宫灯又是什么呢?
宫灯是挂在室内的、按一定规制制作的木制灯笼。而北京宫灯,顾名思义,就是在北京皇宫紫禁城里使用的灯,它具有鲜明的皇家制作特色,是集木艺、雕刻、漆饰、编织、绘画等多种手工技艺于一身的精湛工艺品。那么北京宫灯究竟有什么讲究?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请听《非遗时光》大型采访报道:《大红灯笼高高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宫灯记事。
2、李俊玲谈北京宫灯 1分50秒 :关于这个宫灯的来历,有这么一个传说。说早年间,民间有一个以做灯为生的老人。每到过年的时候,就做几个灯挂在自己家门口,增加一点儿喜庆气氛。由于那个灯做的太好看了,好多人都站在那儿欣赏。有一天,县太爷从这儿经过,看见这儿怎么围着这么多人呢?再一看,都是看门口挂着的那个灯呢。县太爷一看也喜欢了。就让这个做灯的人给他做了一对儿。他心里琢磨着,这物件儿是挺新鲜的,如果我把它献给皇帝,他老人家一高兴,肯定给我升个一官半职的。于是呢,他就把这个灯送到宫里去了。皇上还真喜欢,对这个县太爷又是嘉奖又是加官,还把这个灯呢专门作为宫廷专用灯。这时间一长,人们就把贡灯给叫成宫灯了。这当然是个传说,但是文献记载,在春秋时期,鲁班营造宫殿的时候,就曾经用木条做支架,四周为帛,燃灯其中。虽然呢构造比较简单,但是应该说它就是原始的宫灯雏形。
李俊玲是东城区第二图书馆的副研究员,这则北京宫灯的传说很是传奇,那在北京宫灯的非遗传承人口耳相传中,北京宫灯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在北京市美术红灯厂挂满宫灯的门市部里,我们采访到了北京市级非遗项目北京宫灯代表性传承人马元良,以及东城区级非遗项目北京宫灯代表性传承人翟玉良。马元良可以说是北京市美术红灯厂第一位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位宫灯设计人员,而翟玉良则不同,他一进工厂就开始学徒制作宫灯。两个人一个设计、一个制作,都对北京宫灯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他们与北京宫灯感情深厚,聊起北京宫灯二人更是如数家珍。先让我们来听听马元良是怎么说的。
4、05马元良采访 41秒 :北京宫灯一般在明朝末期,南方一个做灯的叫包状元,他进贡给皇上的灯,皇上一看这不错,说这宫殿也不够(用),咱们找当地人开始做吧。就找了一些木匠就开始照着这个灯做。逐渐就发展起来了。最早北京宫灯是在那个廊坊头条那儿,宫灯、纱灯都在那儿做,像灯市口那带都做宫灯。所以咱们对宫灯来说就是越发展个性化越强,慢慢图案也变了,逐渐就发展起来了。
6、03马元良采访 23秒:最先宫灯是皇宫里用的东西,就是时间长了,灯也多了。就逐渐的皇上就赐给大臣。大臣又往下赐给,这样呢,慢慢就走入民间了,像过去的大买卖铺都开始使用宫灯了。所以就开始出现了宫灯社开始做宫灯。就逐渐发展普遍开了。
来到民间的北京宫灯,在灯彩艺人们的手里得到了很大发展,种类也变得多种多样起来。
7、07马元良采访 33秒:一开始流到民间的灯不许你做龙,都是花卉。你像明朝那个素杆儿的,什么花都没有就是素的。到清朝逐渐就繁琐了。后来到快解放的时候,就出现龙的图案了。所以灯里就出现龙头凤尾,这些图案。然后再加上云彩加上花卉,组成一种宫灯的图案。
北京宫灯种类多,样式纷繁,翟玉良说:
8、06翟玉良采访 50秒:光宫灯本身这个就分挂灯、落地灯、壁灯、戳灯,就是分大类这么分的。宫灯又分什么各种造型的,什么盆儿形的,六方的、双柱的、球灯啊,细分少说得有几百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六方宫灯。因为六方宫灯是咱们传统的宫灯。一般咱们故宫比较庄重的场合都挂这个。这个永久不衰,怎么看怎么耐看,而且搁什么场合都适合。
与其它的灯笼不同,北京宫灯的制作材料主要是木材,但也并不是什么材质都可以用,不同的木材在制作宫灯的时候都是有讲究的。
9、02翟玉良采访28秒:我们传承这个宫灯主要是以木制为主,因为宫灯有很多种,什么景泰蓝的、什么玻璃的、什么一些琉璃的,包括铜器的都有。以木质的最为传统,而且在世间传承量最广最多。所以就是以木头为主,因为木头比较好雕刻,包括拿刨子刨啊锯啊都比较方便,所以采用这个材质的比较多。
11、17翟玉良采访23秒:这个木质的要求是什么呀。要求这木质比较细,跟做家具不一样。你像做家具咱们那会儿都说做水曲柳的,什么柞木的,有些东西他那个棕眼比较大,棕眼大呢可是做出家具来并不难看。因为这小宫灯的话,料小,你要是弄一些棕眼的话,你做完以后,上头好多麻子似的不好看。
既然制作宫灯的材质以木材为主,那木工自然就成为了制作北京宫灯的主要工种。但这里的木工活儿可不是一般的木匠能够胜任的。
12、03翟玉良采访 59秒:你要是做宫灯的话必须木工,但是木工分多少种,它跟做家具的木工又不一样了。你像分有大木匠、有木匠、有小器作、有大车匠,好多东西。还有一种叫斜木匠,斜木匠是什么好多人不知道,这实际上是做棺材的。棺材上所有的锁、料全是斜的,没一块正的,所以那叫斜木匠。你像大车匠就是什么呢,过去咱们的马车,全都是木头做的,包括轱辘、轴全都是木头做的,那是大车匠。你要大木匠呢就是盖房,什么柁呀、檩、窗户,做这些,那是大木匠。像我们这个宫灯属于小器作,小器作是什么,就是比较小的这些器件、器物,这叫小器作。做个什么梳头盒呀,什么小的摆件呀这些,这宫灯也属于这类,这叫小器作。
有了材料,有了工匠,要想制作出一盏合格的北京宫灯那还得经过上百道复杂的工序,一点也马虎不得。
13、18马元良采访 29秒:工序有木活儿,木活儿头里包括开料咱们就不说了,大料开小料。木活儿包括锼活儿,用锼弓子锼那个花牙子图案,包括磨工,然后是上漆皮儿,然后喷漆,灯片儿单配,画完了灯片儿,合格的咱们装在灯上,灯穗儿长短按照图纸的长短你给我配,配好了比例。这灯就算完成了,所以工序比较复杂。
为了让我们有更直观的感受,翟玉良还取出了一把锼弓子,在现场亲自为我们锼起活儿来。
14、22翟玉良采访 30秒:工实际上这就是锼弓子,好多年轻人可能没见过,就是一块竹板弄一个钢丝,这钢丝上边有齿儿,这是可以摘下来,摘下来以后穿到这眼儿里,穿进去,然后把它掏出来,这是一块木头,然后(锼活儿的声音)(渐弱进后面的话)
15、12翟玉良采访 30秒:那会儿我们人多,一个组就得有二十多人,那会儿分一个车间好几个组,就像我们锼起活儿来,站一排,滋滋啦啦就跟奏乐似的,特别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