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健康之路的分享(三)转发微搏可搜索(赤子之行_稚)
9月-4 日12:48
阅读 51939
记忆中爸爸经常白天给人看病开药,晚上我们熟睡的时候爸爸还开着小灯看到凌晨3、4点,每本书都有父亲的勾画和批注,取重家之长,精进医术,从功法、方剂、针灸、各门派等到阴阳五行、易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四处拜师求学,我跟着爸爸也见到不少“高人”,我觉得爸爸思维很宽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人正直老实,行医也是最好的药最少的价格,能少开就少开,十里八街都是称赞,我心里也很崇拜爸爸,当时爸爸还喜欢在葫芦上画画和刻字,有一次我看到葫芦上写着“弘扬中医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以为治病救人就很伟大了,但是知道爸爸的心愿是要弘扬中医文化的时候,我心里很自豪,所以当时在我心里种下了一个种子,那也成为了我的心愿和志向。
耳濡目染,有时候我也会提出一些问题,爸爸抽时间会给我零散的或者系统的讲,系统的讲过切脉,寸关尺在左右对应心肝肾,右手对应肺脾命门。用中指对应手腕骨明显凸起的高骨确定关脉,以及脉象要素深浅、粗细等,爸爸的讲述总比书本更加有趣还通俗易懂。讲完之后我也会实操,给自己和亲朋号脉诊断,判断一下是什么?比如肺气虚、肝气虚、肾阴虚等等之类的,再对应一些知道的常见的中成药,然后爸爸来诊断验证,我在旁边学习,看着哪里有差距,再记录一下之前不知道的,时间允许的时候也会给来门诊的病人诊脉,这个模式有点像在医院实习跟师的过程,却贯穿了我整个童年。
当时很多人想找爸爸拜师,那时爸爸也会在网上语音群里讲课,但不收弟子,我开玩笑的说,我这算是关内弟子了。后来我也学会了抓药,日常中无意识的积累了一些常见中成药的功效原理,还有一些典型的草药的药性,性寒性温,补阴气还是阳气。一些路边常见的草药,也会辨认几个,比如曼陀罗子,用于止咳平喘祛风等。对一些常见穴位、人体结构、经络走向也略知一二,在这个阶段这些只是了解,真正有体会的时候是自己生病治病的阶段。后续会详细讲到。
虽然是中西医结合门诊,但还是以中医为主,在门诊发现总有一段时间会有很多人有相同的症状,会同时流鼻涕风寒或风热感冒,或者肠胃虚弱、头晕等等,爸爸也从五运六气的角度给我讲,不同年份时节气候的不同,会出现的疾病类型也不同。爸爸跟朋友交流,也结合最近看病的人的共同点自己研究,自己配方子,想更有效的去治疗。多说一点,现在看来这些不恰恰证实了人体是一个感应器,大宇宙大环境影响着人体,所以大宇宙有变化的时候人都会有感觉甚至相似的症状,但当时下工守形,即使知道气候、大宇宙有的影响,以感当病也只能针对一个个的身体去治疗,针对肉体去用药,消除症状,上工守神则是医天,化解大环境的磁场,从根本化解感应的来源,大宇宙从浑浊变的清净,人体自然感觉舒服,自然医人。
我和妈妈也曾作为被试参与过几次研究,我喝完新配的药后去感受气的走向,药从口鼻入胃的过程,每隔半个小时口述一下身体上的变化,哪里热,哪里冷,哪里麻。研究经络的时候,也会扎几个穴位,拈针,通过松紧感受气机变化。 还有爸爸配置的药粥,也是我们日常餐饮的一部分。
在爸爸的后车座,或者平时散步、吃饭的时候,像学古诗一样的了解了阴阳五行的对应关系。男为阳、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左为阳,右为阴等等的阴阳对应,还有木火土金水、青赤黄白黑、肝心脾肺肾、酸甜苦辣咸等的五行对应,随着爸爸学习,还有我年龄的增长,也知道了更多天干地支的对应,日常生活中去了解什么属于甲、什么属丁,缺什么补什么。比如:有时候挑食不吃菜,爸爸就会说,这个青菜属于“甲”,你吃了就补了“甲”,能量就足,会长高,还有很多都不记得了,但是每次听完故事和讲解我都被打动,心甘情愿的吃很多菜,而知识也以这种奇怪的方式进入了脑子…
这些学习的方式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是乐此不疲的,也是在为自己心中的目标努力着…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