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理性与爱:一路付出 一生求索 永远成长
“被人理解的感觉,就是有人提着灯笼,照见蹲在黑暗角落的你”。这个人,就是老师。因为老师只需教会学生这四样东西——品德、文化、思辨、价值,就会铸就孩子一生的财富! 从走上讲台那天起,我就下决心当一名优秀的老师。从教19年来我一直为之付出着、探索着、实践着。反复思索着:怎样的老师才是优秀的老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师德高尚的老师?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也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以“爱”润其心,以“严”导其行,以“智”助其梦。2002年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一个偏远的村办小学任教。由于那时候人们普遍对体音美学科不重视,搞体育的人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代名词。我便自学考取了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同时完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所有科目。我深知:术业有专攻的道理,但在学校和孩子们需要的时候,我始终保持着哪里需要哪里站,哪个学科缺少老师无条件顶上的原则。不会教就学习,实践探究,反思改进。就这样,在近20年的乡村一线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练就了一专多能,能上能下的本领,也平添了一份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自信。在安心于乡村艰苦的条件同时,我又不断地努力和突破自我局限。2019年我以一名教语文的乡村体育老师的身份,参加了陕西省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并且最终成功晋级。 当时我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学,还兼任语文教研组和其他工作。我就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学习、研究。购买了体育课程标准和一堆体育教师用书,仔细研读、抄写、记忆;整理打印了三到六年级上、下册所有教案,抽空就看。多少个晚上半夜起来备课,看教学视频。在家里铺上爬行垫子练习“前滚翻”、“后滚翻”,早上提前到学校练习篮球、足球等基本功,安排学生午休后悄悄研究教材和学情。把说课稿、答辩预设,改了一遍又一遍。从学生那里借来三到六年级所有的《健康教育》课本反复学习,还像小学生一样认认真真地回答课后的每一道练习题。近半年时间里,没有耽搁过孩子们一节课,更没有推诿过学校的任何工作。当拿到烫金的“省级教学能手”证书时,那种被认可的喜悦油然而生。我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孩子们:其实梦想并不遥远,捧起书本认真读,踮起脚尖跳一跳,蹲下身子去实践,就一定能触摸到它的味道。这几年,和我一起拿到市级、省级教学能手的老师们,有的去了西安、渭南发展,有的去了县城里的学校当起了专职老师。而我却依然坚守在乡村一线,日复一日地在语文、数学、体育、道法、科学等学科之间为工作和孩子们的需要而自由切换。我坚守着初心,孜孜不倦地努力影响、改变着我的学生和身边的老师们。我爱好文学,便倡导孩子们读书、写作,在我的指导下先后有40多名学生在省级和国家各类作文大赛中获奖,我也被评为省级优秀指导老师。疫情期间,接到录制网课的任务,我义无反顾的承担了大荔县四年级语文《猫》和陕西省的三节小学体育课程的录制。由于当时特殊的情况,一节课要反复修改、研磨、录制很多遍。记得很清楚,仅《猫》这一课我就先后录制了19遍。我想精益求精是老师的工匠精神,也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示范。这几年我一直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教学反思和实践,在教育研究上发表了论文《素质教育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策略》,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我写《做一名爱读书的体育老师》的文章发表在教师报上,以此向党献礼!如今,虽然我的青春已经逝去,但是我依然以赤诚之心耕耘在三尺讲台上,以榜样的形象站在运动场的正中央——秉承师者道德和责任,坚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对教育的执着和挚爱——一生付出,不断求索,永远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