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在一片高楼林立、商店马路纵横之中,留下了两千多年张仪筑城时的宽窄巷子,这一古老的城镇街景,留下了昔日岁月斑迹,也留下了快被现代文明冲走的那份宁静、优雅和闲散,走进虽被现代工艺修饰过的巷子,心同样变得坦荡而闲适起来。
上次来成都是在今年“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清明节,没想到两个月过后,在“轻汗微微透碧纨”的端午故地重游。同样是中国传统佳节,同样是小长假,同样是细雨微风,同样的宽窄巷子,同样是一个人。
宽窄巷子原本是把院落文化共分为三个主题。宽巷子是“闲生活”区,以旅游休闲为主题。窄巷子是“慢生活”区,以品牌商业为主题,这里是国际化的业态,是拥有世界眼界的时尚中心,这里又是最成都的生活,在巷子里品味缓慢的下午和时光的停驻。井巷子,是老成都的“新生活”,是华灯初上的成都风华,是笑靥如花的芙蓉女子。
漫步在巷子中,随处可以听到招徕生意邀请游客品茶看川剧表演的小剧场,演出场次很频繁,一天能演上个十多场,门口的小妹卖力的吆喝着,时不时还有京剧打扮的演员在门口亮相,目的也是为了招徕生意。门票倒也不贵,三十多块钱,为的,就是感受在这样传统的文化气息中尽可能多地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几乎每家剧场的生意都很兴隆。
走着走着,或许你会像我一样幸运,在某一棵大树下看到一群游客围着一个民谣乐队,现场演唱者十分文艺范儿的歌曲。这个时候,你可以把这样的声音当做是这条巷子的背景音乐,心里顿时特别满足,音乐,总是让人愉快的,不是么!
成都的慢生活是非常有名的,其中的慢绝非是浪得虚名,我国民间有三大快活似神仙之说:洗澡,捏脚,掏耳朵。掏耳朵雅称采耳也,乃民俗七十二行中一支奇葩。漫步宽窄,你可以听到穿透力极强的金属叮铃铃的声音,这就是在高速游客,寻着这声音,您便可以享受到这一奇葩服务了。不用吆喝,大家心知肚明。如果你好奇,那就坐在躺椅上,闭上眼睛,然后享受半个小时的掏耳朵吧。
来到成都,如果没来宽窄巷子将会是你的一大憾事。所以宽窄巷子从来都是游人如织的场面,但尽管如此,你还是可以找到一两处闹中取静的场所。可能是一些只针对品茶者开放的茶舍,也可能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手工艺品门店。走进一家叫做“一针一线”的老店,商品都是大同小异,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高高的门槛,和有些松动的木地板。虽然经历了很多年的踩踏,但是这些咯吱咯吱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这里的历史,以及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我喜欢成都,正如很多我见到的成都本地人一样,他们对故土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本地人称成都为“大成都”,多出来的这个“大”,包含着有历史、有文化、物价低、人热情、吃的好,当然还有快节奏、慢生活。
很多地方的旅游宣传语都会说,某某地方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我想说,成都真的是一个来了就觉得之前白活了的地方。一砖一瓦,一树一草,一针一线,一尘一土,都会让你感到那么巴适,那么的安逸!
晚上的宽窄巷子,人依然很多,似乎每天都会有南来北往的人经过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来没见这里的人少过,也从来没见过巷子里的商店闲过。喝茶、品酒、看戏、购物、美食,不分白昼,周而复始。离开成都的前一晚,我在mug酒吧听到了喜欢的歌手,很开心,稍不注意,不小心断片儿了,以至于错过了一个人漫步无人的老街的机会。以至于临走的这一天整个白天全部废掉,一直在客栈恢复体力。太难过了。不过,这也是成都留给我的珍贵记忆之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