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37 | 催眠真的科学吗?近代中国的催眠术、心理学与大众科学

JC37 | 催眠真的科学吗?近代中国的催眠术、心理学与大众科学

2022-01-10    55'46''

主播: 各站停车 | Local FM

264 0

介绍:
催眠术因其神秘性、猎奇性与表演性,承载了来自民间的想象与科学的目光。催眠术属于科学吗?在实证主义心理学看来,催眠术过于神秘,无法控制变量;但在精神分析流派的实践里,催眠却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技术;社会大众,更是从不同的私人体验出发,提供着丰富的催眠“案例”。因此,围绕催眠术的争议,也从未停止。不过,让我们先把目光稍微投向历史,考察近代中国与催眠术的相遇。在清末民初的动荡年代,来自西方的催眠术,经由日本传入中国,并在各个阶层传播开来。上至精英阶层,下到市井百姓,都积极参与了催眠的知识建构;学院与民间的声音相互竞逐,呈现出对于“科学”的多元解释,促进了心理学学科的自我划界。本期我们继续邀请到了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的朋友小李,从心理学实证科学的视角,借由《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一书,回顾了催眠术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争议,探讨了催眠术及其背后的科学主义话语与大众科学传播的关联。从催眠术的案例中我们发现,“科学人口”不仅仅是知识精英,还包括了民间参与到“集体事实生产”中的普罗大众。正是在不断的互动与碰撞中,什么才是“科学”,这个问题不断激荡,似乎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泾渭分明,或许只有搁置“伪科学”的批判冲动,我们才能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图片]本期书目:张邦彦:《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2021年 | 说话的人小李:东京都立大学在读博士 社会心理学方向蛋妞、小盒子| 本期你将听到Part A. 催眠术的学科界定02:08 我们对催眠术的一般印象:伪科学or治疗良方05:04 心理学界如何看待催眠术?它的应用场景如何?10:38 如何区分“催眠”“暗示”“诱导”和“洗脑”?15:23 催眠术重在“控制”而非“睡眠”:以日本电影《X圣治》(黑泽清,1997年)为例Part B. 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心理学建设19:05 孙中山竟然也是催眠术的体验者?!24:04 催眠术通过新式出版物、展演和讲习所三种路径,逐渐走进近代中国(两位留学生:鲍芳洲和余萍客,以及他们的“中国精神研究会”、“中国心灵研究会”)31:45 催眠术为自身辩护的两种路径:“生机论”与“机械论”(让-马丹·沙尔科[Jean-Martin Charcot]的“大催眠”与“小催眠”,李海涛的“电”与“灵”)42:55 “科玄论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科学与历史的传承(讴歌精神世界的张君劢,极端科学主义者丁文江,以及打圆场的蔡元培)50:15 “科学人口”并不等于“精英阶层”,社会大众依然能够提供知识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