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4複習內容:
3.15 子入^大廟 每事問 或^曰^ 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 入^大廟 每事問 子聞之 曰^ 是禮也
3.16 子曰^ 射^不^主皮 為力^不^同科 古之道也
3.17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 子曰^ 賜也 爾愛其羊 我愛其禮
3.18 子曰^ 事君盡禮 人以為諂也
3.19 定公问 君使臣 臣事君 如之何 孔子对曰^ 君使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
2016.11.04學習內容:
3.20 子曰^ 關睢 樂^而不^淫 哀而不^傷
今日预习资料:
3.20子曰:“《关雎》⑴,乐而不淫⑵,哀而不伤。”
【杨伯峻译文】孔子说:“《关雎》这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痛苦。”
【注释】⑴《关雎》——《诗经》的第一篇。但这篇诗并没有悲哀的情调,因此刘台拱的《论语骈枝》说:“诗有《关雎》,乐亦有《关雎》,此章据乐言之。古之乐章皆三篇为一。……乐而不淫者,《关雎》、《葛覃》也;哀而不伤者,卷耳也。”⑵淫——古人凡过分以至于到失当的地步叫淫,如言“淫祀”(不应该祭祀而去祭祀的祭礼)、“淫雨”(过久的雨水)。
【论语正义】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孔曰:“樂不至淫,哀不至傷,言其和也。”
○正義曰:鄭注云:“《關雎》,《國風》之首篇。樂得淑女,以爲君子之好仇,不爲淫其色也。寤寐思之,哀世夫婦之道,不得此人,不爲減傷其愛也。”按:《關雎》爲周南首篇,周南亦國風也。《毛傳》云:“和聲也;雎鳩,王雎也。”義本《爾雅》。鄭君先學《魯詩》,魯義今不傳。據毛說“淑女”,淑者,善也。后妃求此淑女,以事君子,謂三夫人以下也。“君子”謂文王。“仇”與“逑”同。“仇”者,匹也。“好逑”言思與之匹也。后妃樂得淑女,有德有容,以共事君子,佐助宗廟之祭祀,非爲淫於色也。“寤寐思之”,謂詩言“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也。《毛詩序》云:“《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鄭彼注云:“哀,蓋字之誤也。當爲衷,衷謂中心念之。”彼注破哀爲衷,則鄭以《關雎》無謙哀義也。此注云“哀世夫婦之道,不得此人”者,此人即淑女,求之不得,故爲可哀也。“不爲減傷其愛”者,減者,損也。愛者,心之所好也。言雖不得此目光如鼠,而已愛好之心,未嘗有所減傷,則仍是謙哀思,與《詩注》義異。《鄭志》答劉琰問曰:“《論語》注:人閒行久,義或宜然,故不複定以遺後說。”是鄭注《論語》在前,其後注《詩》,已不用其舊義矣。先從叔丹徒君《駢枝》以鄭注及《毛詩》篇義皆回穴難通,別爲之說曰:“《詩》有《關雎》,《樂》也有《關雎》,此章物據樂言之也。古之樂章,皆三篇爲一。《傳》云‘《肆夏》之三,《文王》之三,《鹿鳴》之三。’記曰:‘《宵雅》肄三。’《鄉飲酒義》:‘工人昇歌三終,笙人三終,閒歌三終,合樂三終。’蓋樂章之通例如此。《國語》曰:‘《文王》,《大明》,《緜》,兩君相見之樂也。’《左傳》但曰‘《文王》,兩君相見之樂。’不言《大明》、《緜》。《義禮》‘合樂,《周南》《關雎》、《葛覃》、《卷耳》、《采繁》、《采蘋》’,而孔子但言‘關雎之亂’,亦不及《葛覃》以下,此其例也。《樂》亡而《詩》存,說者遂徒執《關雎》一詩以求之,豈可通哉?‘樂而不淫’者,《關雎》、《葛覃》也。‘哀而不傷’者,《卷耳》也。《關雎》,樂妃匹也;《葛覃》,樂得婦織也。《卷耳》,哀遠人也。哀樂者,性情之極致,王道之權與也。能哀能樂,不失其節。《詩》之者,無以加於是矣。《葛覃》之賦女工,與《七月》之陳耕織一也。季札聞歌《豳》而曰‘美哉,樂而不淫’,即《葛覃》可知矣。”謹案:《駢枝》以《卷耳》“維以不永傷”,證“哀而不傷”,其義甚精。《燕禮記》“升歌《鹿鳴》”亦以《鹿鳴》統《四牡》、《皇皇者華》也。《八佾》此篇皆言禮樂之事,而《關雎》諸詩列於鄉樂,夫子屢得聞之,於此贊美其義,他日又歎其聲之美盛“洋洋盈耳”也。
【论语注疏】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孔曰:「樂不至淫,哀不至傷,言其和也。」
【疏】「子曰」至「不傷」。正義曰:此章言正樂之和也。「《關雎》」者,《詩·國風·周南》首篇名,興后妃之德也。《詩序》云:「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是樂而不淫也。「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哀而不傷也。樂不至淫,哀不至傷,言其正樂之和也。
【论语集注】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樂,音洛。關雎,周南國風詩之首篇也。淫者,樂之過而失其正者也。傷者,哀之過而害於和者也。關雎之詩,言后妃之德,宜配君子。求之未得,則不能無寤寐反側之憂;求而得之,則宜其有琴瑟鐘鼓之樂。蓋其憂雖深而不害於和,其樂雖盛而不失其正,故夫子稱之如此。欲學者玩其辭,審其音,而有以識其性情之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