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思念是最恒久的星辰
作者 | 王军贤
又是一年清明时。在中华文明史的长卷上,最早的清明节,是纯粹的农事节气,随着节俗的不断演变,才具有了节气与节日的双重涵义。清明节把自然与人文合二为一,在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是绝无仅有的。
节气的清明,缘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恰逢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而节日的清明,不仅是一个亲近自然、享受无限春光的节日,更因为“祭祖拜宗,慎终追远”的文化情怀和精神内涵,数千年来一直被人们所看重。
每逢清明,神情肃穆的人们,都会走向荒郊野外,走向人迹罕至的墓园,把无尽的哀思,寄放于逝者的坟前。即使无法归家的游子,也会在夜深人静的十字街头,朝向故乡的方向,合掌默念缅怀先人。
“万物皆有限,唯有爱永恒。”这句爱因斯坦临终前的遗言,留给后人无数的思考,其传递出的关于精神、信念、生命力等内涵,即是永恒。思念是最恒久的星辰。在绵长深切的思念里,人们将离愁别绪沉淀为内心的清明与淡然,在缅怀故人中获得新生的力量。
时光轮回,一年又一年。逝去的亲人们,并没有走的太远。慈爱的微笑、严厉的目光、温柔的话语,一起度过的点点滴滴,永远填满我们的记忆。因思念而升起的情愫,像是一种病痛,最终要靠时间,帮我们去逐一消解、慢慢治愈。
思念需要一个寄托,才能传达和承载。清明节,正好用来记录这样一个传递的过程。点一炷心香吧!献给亲人,献给所有故去的生命。一炷香,就是连接人间与天堂最好的方式,一缕香烟袅袅,让阴阳两隔的亲人,了解今天幸福和美的生活。
人们出生、成长,逐渐老去,直至生命消亡,像完成一场神秘又庄重的仪式。有人说:“被生离死别磨过的人,心上总比旁人多几道指痕。一年一年,活着的人讲述着,衰老着,肩头落满尘埃,心头沐浴星光。”
祖先的血液,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先辈的精神和灵魂,被我们弘扬和传承,这是一条爱、孝道和感恩汇聚的河流,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冥冥之中,带来感动和力量,让你我都懂得,人活着多么不易,风风雨雨的路上,始终有一种看不见的爱在护航。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既牵系往昔,更期许明天;既眷恋故乡,也眺望远方;既悼念逝者,也关爱新生。”清明文化历久弥新,体现着人们顺应天时、和谐共生的朴素理念。也是在提醒我们,要珍视当下,不负美好春光。
“感自然节律而成,蕴人文精神而丰。” 清明节,是对生命的礼敬,也是对生活的热爱。清明时节,入眼皆是春意盎然。你看那一望无际的原野,郁郁葱葱的希望,正在清新温暖的春风里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