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养生指南1,如何防病保健
3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在每年公历3月5~6 日之间。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这时气候虽日趋暖和,但阴寒未尽,降雨量也偏多,突如其来的冷空气较强,早晚与中午的温差较大。“乍暖还寒”是本节气的典型特征。
惊蛰前后,养生保健的主旨应从顺应气候变化、规避患病风险以及提高自身免疫力着手。在防病保健方面应注意如下几个要点:
养性摄神,气血平和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此时应避免太过急躁,别为小事生气动怒,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工作之余,可闭目养神,或多做深呼吸,以利身心放松;也可栽花种草、养鱼养鸟、郊外踏青,以涵养性情,舒肝理气,使气血平和,情绪不易波动。
起居有常,充分睡眠,莫过度疲劳 睡眠不足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亦易激动生火,招致外感内伤。早睡早起,能迎合春天之朝气,令人精神焕发,这样既能缓解“春困”,还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消除成年人的暮气。惊蛰后宜常动肢体,可打打太极拳、散散步、外出踏青、郊游、放风筝等。这些活动对增强体质、畅达心胸、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十分有益,但要注意,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宜太过激烈。
合理饮食,多进食有助春阳升发食物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之季,但又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之时,因此,也是流行性疾病多发的季节。这时多吃养生食物可以增强免疫力。惊蛰前后,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可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宜多吃的食物包括: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初春肝气盛易伤脾,适量多吃大枣、山药等可以养脾,最好做些大枣粥、山药粥等食用。惊蛰后野菜多,如荠菜、苦菜、马兰头等,可适当多吃。野菜大多营养丰富,还富含维生素C及大量解毒消炎成分,能增强免疫力、抵御细菌和病毒侵害。但要注意,惊蛰时应少吃酸,因为酸涩伤肝。另外,要少吃油腻和过辛过辣食物,如辣椒、香菜、胡椒等。
祛火清脂,晨起1杯水 惊蛰也是容易上火的季节,如遇上少雨干旱,体质更易偏燥。此时最好能“晨起1杯水”。饮水可帮助排除毒素,还能维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构成抵御感染的屏障。喝水首选白开水,晨起空腹喝点蜂蜜水也不错,可以帮助排便,清除废物。另外,像绿茶、玫瑰花茶、菊花茶等清肝饮品,可以祛火、清脂,也可酌情多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