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翼已成,杨翮高飞(文/张林)

羽翼已成,杨翮高飞(文/张林)

2017-04-11    07'55''

主播: 雨寒赵玉玲

25 1

介绍:
羽翼已成,扬翮高飞! ——写在羽莎「高古艺术的审美与鉴赏」开讲之际 作者:香港文化传播协会会长张林 杨羽莎老师和嘉宾合影 凌晨时分,收到一封邀请函。由中国当代水墨印象派画家、高古艺术研究学者杨翮(羽莎)担任主讲嘉宾,香港中华文化总会所属「中国上古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的「高古艺术的审美与鉴赏」讲座,2017年3月30日于香港大会堂高座七楼会议厅举行。 走进会场,高朋满座。讲座吸引了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皇甫星副会长、香港时装设计学院蔡俊才院长等数十名文化、收藏、艺术界人士出席。讲者首先採用互动形式,以现场听众的随身玉饰和家藏瓷器为切入点,由浅入深地详细讲述了玉瓷器文化与生活文化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这种富亲和力的开场,既活跃了讲座会场气氛,也拉近了讲者和听者的距离,而且还极大地激发起大家对玉瓷器鉴赏知识的浓厚兴趣。 高古艺术收藏是一门对收藏家艺术修养要求极高的学问,世间集历史和艺术于一身的珍品十分稀少。近年来,羽莎无论是对高古瓷,还是高古玉,均当做今生难得的缘分。对每一件收藏品,都进行了十分刻苦的钻研。用自己的话说,也交过不少学费。然而,在忍受了无数次失败后,喜爱的程度非但丝毫未减,反而更加执著,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她说,无数个夜静更深时,母亲看到书房灯下仍捧著藏品细细品研,总会心疼地催促自己休息。 提到收藏经历带给自己绘画创作丰富的艺术灵感,她特别用专业美术工作者特殊的审美理念,将价值不菲的高古艺术藏品,讲得古意悠悠,韵味绵绵。 为了强化大家对高古艺术的感知,她特意拣选了自己收藏珍品殷商时期的玉璇玑、宋代龙泉窑八卦碟和红山玉手环、汉代玉璜佩饰主件等实物作现场展示,并以收藏学者的专业理论知识,概述了高古艺术珍品从用料、制作工艺及文化气息上,所富有的厚重深奥的内涵。 整场讲座,用心良苦。羽莎力求每位到场人士在聆听了古人琢玉成器的故事和年代久远的两宋五大名窑光彩绚丽的瓷器文化史后,都能从生活兴趣之中培养出对世间万物的尊崇,再以美学角度来审视人间万象,进而得以提升自身对收藏艺术品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杨羽莎老师生动详实的高古艺术讲座,带给大家十分惬意的文化享受。最后,她指着墙上悬挂的本次讲座横幅的色底图画说,这是用放大手法将唐代历史精华唐三彩——这一深受收藏者喜爱珍品的原色呈现出来的美丽。由于深爱唐三彩的「三彩」,以至于在她作画时亦多采用三种基本色——绿、黄、白。 羽莎生于云南,六岁习画,在父母精心培养下,接受中西方艺术熏陶与教育。早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师范专业,后修读香港时装专业,成为知名设计师。来港定居十五年间,从事古文化及艺术研究,并专注绘画艺术,尤其擅长精细细密画及水墨抽象书法,是近年香港少见的集设计师、收藏鉴赏学者、画家于一身的跨界艺术家。 我和羽莎相识于急速驰往羊城的列车上,我本无心周围的一切而倾心于川端康成笔下《伊豆的舞女》。忽然,在车厢另一侧一位端庄、典雅的女团友的笑语,让我不得不暂时放下手中的书,主动趋前递上名片…… 共同受邀参加以皇甫星副会长为团长、中联办宣传文体部朱挺副部长为顾问的中华文化总会访粤团的四日行程,一直没能和羽莎单独交谈,也不像其他团友那样主动要求我这个「义务摄影记者」为其拍照;甚至连共游珠江的船上合一张影,也被周围的团友在她身边簇拥着…… 本以为擦肩而过的一场偶遇邂逅,未曾想回港后却不断延续我们之间的「文化缘」——西藏大师唐卡展、天府之国文化庙会,直到有一天惊喜地收到她亲笔签寄的,印制其绘画佳作的中国邮政明信片…… 羽莎热爱祖国、和平与自然,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良好印象。她的创作灵感多来自自然界的人和物,原创作品受到各国人士的喜爱珍藏。她将神州大地风采、人间亲情、和平友爱统统融入自己的画作,向世界不断传播正能量…… 祝愿她艺如其名,羽翼已成,扬翮高飞! 作者简介: 张林,生于北京,大公报高级编辑,著有文学故事《找寻自己的道路》、长篇小说《雾岛》、评论集《台湾走入多事之秋》、散文集《父亲留给我的抗战臂章》,现任香港文化传播协会会长、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副理事长、广东惠阳文联荣誉主席、海龙国际教育创新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香港诗人联盟顾问、香港作家联会永久会员等职。 2017年3月30日于香港元朗加州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