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心心点灯psy获取更多节目信息
各位好,欢迎收听《知识新闻》,我是许诺。
随着社会变迁、社会流动的加速,便催生了很多新社会阶级,大龄单身男女这一群体的日益凸显就是社会合力的结果。 以前人们称呼单身男女为“单身贵族 ”,颇有些令已婚族望而兴叹的感觉,如今 “剩女”一词成为时尚。 产生“剩女”这一现象有其自身的因素更有其社会的因素。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刘平教授就专门做了这项研究,下面我就来给你说一下。
一、 “剩女”的界定
“剩女 ”,这个概念仅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是“被剩下来的”。事实上,“过剩”并非是绝对的过剩,而是相对的,相对于 “剩女”们自身对于婚姻伴侣的标准和需求上出现的一种过剩。 “剩女”也可以指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除了在婚姻问题上与同龄女性相比处于缺位状态外的一批优质群体,实质上她们普遍具有婚嫁的意愿。
很多“剩女”生活的似乎非常快乐,就像“鲁豫有约”节目曾播出的“我是剩女我快乐”,这些“剩女”快乐的讲述自己的品味生活和相亲趣事。 但同时她们作为一个社会人,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比她们年纪大的女人,孩子都上小学了,比她们年纪小的也在挑三拣四之后喜气洋洋地嫁人了;比她们聪明的没她们漂亮,比她们漂亮的没她们聪明———可偏偏被“剩”下的就是她们。
虽然 “剩女”表面上对此一笑而过,假装不在乎,但实际上或多或少会在心底产生“涟漪” 。 在这种强烈的攻势下,使“剩女”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有人曾戏言“剩女”是有价无市,已经失去核心竞争力。因此“剩女”的婚恋问题进入了社会公众的视野。
二、“剩女”产生的社会原因
“剩女”群体的产生有其外部因素也有其内部的自身因素。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多与外部社会环境有关,如社会变迁加速,竞争激烈,社会对人的要求增高,尤其是女性要求经济独立,追求职业的成功。
(一)社会环境因素:30年前由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社会背景产生了那一时代大龄青年,我们称这种由社会背景引起的单身为被动单身,党和政府会出面干预,工会组织和居委会的大妈们帮助这些大龄青年解决婚恋问题;而如今在社会变迁中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也发生了改变,很多人单身不是被动单身,而是自己主动的选择。
而且,在生产不发达的前工业社会,经济动机是婚姻考虑的首选。 而现代社会则不同,女性大多经济独立,追求职业的成功,在婚姻中不依赖男性。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不再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婚姻观念了,而是更加注重婚姻的质量,由于自己经济地位的提高,女性更注重在家庭中的地位,男女平等是现代婚姻的基本要求。
当然了,交际圈的相对狭窄也是令单身女青年苦恼的问题,虽然可以通过现代科技的发展跨越空间地与天南海北的陌生人交往,使空间范围缩小了,但对于谈婚论嫁的对象显然是缺乏最基本的信任。
(二)不能否认的是,中国传统的婚恋择偶文化都深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甚至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标准和态度。
在中国的传统中讲究“门当户对”,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年龄、家庭、教育、社会阶级以及价值观、角色认同等相近或类似的异性为配偶。 在 “门当户对”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考虑到男女双方的 “择偶梯度”。而且中国传统的“男大女小”的思想,使“剩女”们可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小,而她们又不愿屈尊于有过婚史的男性。 同时在“男强女弱”的匹配模式中,“剩女”们大多都有很好的自身条件和较高的经济地位,多数男性认为,在婚姻里男人必须强过女性,于是“剩女”无可争议地给男人带来了压迫感,很多男性便不愿意在与 “剩女 ”的婚姻里伤害自己的自尊心。而女性的择偶标准是要求男性要比自己强,能超过自己,而这就更加限制了今天“剩女”的择偶范围。
(三)自身因素。有学者援引经济规律,把“剩女 ”的卡住称为“婚姻市场滞销”。婚姻滞销的原因在于,“剩女 ”对自身价值的近乎完美的追求,无形中把自己的身价抬到了一个高不可攀的位置,寻常的男性只能望其项背。
有些女性是过于挑剔别人,不是不想结婚,而是要求太高,一见面总能挑出对方的毛病,怎么也不合自己的心意,谁也入不了自己的眼。
有些女性除了工作之外完全蜗居在家中,享受着 “宅女”的生活 ,她们曾经在恋爱方面受过挫折,害怕恋爱也害怕面对婚姻,而同时又怕别人笑话的想法在内心中有所强化,所以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封闭了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看上去更“清高 ”一点。 这样,即使对自己有好感的男生也会望而却步了。
许诺认为啊,“剩女”现象不仅仅是一个优秀女性由于自身的原因寻觅不到理想伴侣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单一的大龄女青年群体婚姻受阻的问题,此类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动因,是社会结构、城市化的变迁、传统与现代择偶观念交错等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好,这期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收听,我是许诺,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