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萌芽期
①时间
春秋末叶到隋唐五代
②表现
a.春秋战国时代,一些著名的富于实践精神的学者为了阐明古代文物资料或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而注重研究实物资料。
b.司马迁在旅途中注意采访文物古迹,去到箕访许由冢,到长沙观屈原沉渊,至开封访信陵君夷门故址,北登长城,南探禹穴,过槐荫韩信母墓等。
c.汉宣帝时,“好古文字”的张敞曾考释过美阳(今陕西武功县)发现的尸臣鼎。
d.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注意收录郡国山川所出鼎彝等青铜器之铭文。
e.晋太康二年(281年)汲郡人盗掘魏国古冢,出土大批竹简,经束皙等人整理,编次为《经年》、《周书》、《穆天子传》等十几种佚书。
f.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一书,对古代城址、陵墓、碑碣及其他遗迹都有记载,至今对考古研究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g.隋唐五代时期知识分子的注意力集中到诗文方面,影响到金石学的发展,唐初,有一些学者和书家对石鼓文进行研究。
2.形成期
①背景
a.唐宋五代的割据、混乱后,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已经结束,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农业和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b.宋朝统治者为巩固政权,建立起严格的纲常伦理,大力奖励经学,试图恢复礼制,王室及士大夫们均热衷于古代礼乐器物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c.历史学、书学和古文字学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对新资料的探求。
d.唐代以来墨拓术、造纸和印刷术的发达,为金石文字的流传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也促进了金石学的形成和发展。
②表现
a.宋代
第一,宋仁宗时的刘敞对金石学有开创之功,是最早的考古专家。
第二,出现了《先秦古器图碑》、《考古图》、《宣和博古图》、《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王厚之的《钟鼎款识》、王俅的《啸堂集古录》等考古书籍。
b.元明
第一,元代初期入仕中国的色目人葛逻禄遁贤的《河朔访古记》一书,是作者从浙江到黄河中下游地区考察古代城郭、宫苑、寺观和陵墓等遗迹及搜求古碑刻的记载。
第二,元代朱德润的《古玉图》是现存年代最早的转录玉器的著作。
第三,元代潘昂霄的《金石例》开碑记义例之先河。
第四,明代陶宗仪的《古刻丛抄》、都穆的《金薤琳琅》具录全文。
3.兴盛期
①清代
a.表现
第一,乾隆以前
金石学著述有顾炎武的《金石文字记》6卷、《石经考》、《求古录》、《东京考古录》,朱彝尊的《日下旧闻》42卷,万斯同的《石经考》、《石经文考》等。
第二,乾隆年间
“御纂”的《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甲编》和《乙编》四书,收录清官所藏青铜器总计达4000余件,
b.特点
第一,精于鉴别,详于考订,研究范围较广,并有一些集成性和综合性的著述。
第二,铜器铭文、碑刻、钱币及玺印等铭刻资料十分丰富,考释文字的水平比较高。
第三,清代金石学的著作除因袭宋代的存目、录文、摹写、纂字、分地区、鉴识、探求渊流等形式外,新开辟的形式有断代、通纂、概论、发展史和书目等。
第四,玉器、镜鉴、泉币、兵符、玺印、砖瓦、封泥和陶器等,都开始作专门研究。
c.研究著作
第一,铜器和金文研究著作主要有钱坫的《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程瑶田的《考古创物小记》、阮元及朱为弼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等。
第二,清代的石刻著作有钱大昕的《潜金堂金石文字目录》及《跋尾》,武亿的《金石三跋》及《金石续跋》,严可均的《铁桥金石跋》。
第三,综合性著作有冯云鹏、冯云鹓同辑的《金石索》,吴大澂的《权衡度量实验考》。
②清末民初
a.表现
第一,金石学研究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新发现的甲骨、简牍,而且兼收明器和各种杂器,不再限于文字。
第二,近代考古学已在中国诞生,金石学研究已逐渐演化为考古学的组成部分,因而金石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已不复存在。
b.金石学家
罗振玉和王国维是当时集大成的金石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