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耀华 | 艺术从不可能中提炼

刘耀华 | 艺术从不可能中提炼

2025-02-08    89'21''

主播: 闲弹时光艺术播客

60 0

介绍:
在茫茫大漠无人问津的戈壁滩竖起广告牌,这怎么看都不可能。但艺术家刘耀华,不仅做成了,还把广告真的卖出去了。艺术变成了魔法棒,对大众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但对当代艺术而言,这也许就是真正所在。刘耀华做客“闲弹时光”艺术播客,和策展人冯兮一起,聊聊自我创作的来龙去脉。(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小八陈曦 嘉宾:刘耀华,冯兮 刘耀华 一九八二年出生于山西省霍州市白龙镇寺庄村,经过五年小学、五年初中、五年高中、五年大学,二零零八年毕业于长安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学士学位,现居北京。除了作为一名艺术家进行创作上的实践,他还于二零一八年注册了“一件作品”公众号,致力于当代艺术创作个案的推广和传播,并发起和策划了一些艺术展览和项目,如:“第一届艺术家博览会”、“浪走敦煌”、“下台表演”、“命题绘画—幽默”、“莫比乌斯录像厅”、“户外运动”等。 个人项目及展览:“一块广告牌”,青海甘肃,成都大浦当代艺术馆,2023-2024;“哎哟”,Aiyo空间,北京,2023;“火把”,金盏嘉园C区X号楼X单元XXX号,北京,2022;“不安”——AC青年艺术推广计划NO.6 ,艺文立方AC CUBE,成都,2022;“心诚则灵”,SAMAR艺术黑匣子,青岛,2022;“生命之水”,SIMULACRA,北京,2022;“没用”,墨方空间,北京,2021;“摆设”,激发研究所,北京,2019;“失踪”,移动美术馆,北京,2018;“有风”,Fake Project,西安,2018;“迷雾”,纹身店实验艺术空间,北京,2018;“无效动作”,M的房间,北京,2017;“欢迎光临”,星空间,北京,2014。 [图片] 冯兮 高中辍学。曾经从事过复杂且多样的社会工作。后因个人兴趣的原因,沦落为策展人与代课老师。由此,长期地苟活和工作在北京。 [图片] 本期相关文献 [图片] 刘耀华全家春节照相留念,1997年2月 [图片] 寺庄村小学毕业前留念,1994年 [图片] 在乐队吉他手海波的出租屋里练琴,2004年 [图片] 寻人启事乐队成员在地下排练室楼道内,2005年冬 [图片] 作为低苦艾乐队2006年全国巡演西安站的暖场嘉宾在2008酒吧livehouse演出 [图片] 在北京草场地艺术区老草料厂,2009年 从左至右:刘耀华,李钢,杨叶,赵松洁 [图片] 2013年在草场地艺术区艾荷华工作室 [图片] “一块广告牌”,青海甘肃,大浦当代艺术馆,2023-2024 作品简介: 受大浦当代艺术馆邀请,刘耀华个人项目“一块广告牌”于2023年8月12日在青海启动。艺术家在位于柴达木盆地的无人区内竖立起一块由太阳能装置供电的广告牌,当夜晚来临,这块广告牌就会在漆黑的无人区亮起来。接着艺术家就进入了为期一年,为这块空白广告牌寻求内容合作的“招商”阶段,广告社区平台HOK作为该项目的独家商务代理,联合小马宋营销咨询,三联生活实验室共同发起这场艺术与社会、公众和商业的互动实验。12月12日,艺术家带着首批广告前往广告牌所在地,却发现这块广告牌消失不见。于是将重新制作好的广告牌紧急运往甘肃敦煌,在罗布泊一带进行勘察,12月19日再次完成安装调试,并进行了首次内容上刊。7月24日,大浦当代艺术馆公众号发布该项目以迁址后的时间为准,延期至2024年12月18日结束。刘耀华已于12月18日如约完成了“一块广告牌”最后一次的内容更换,并于次日联络工人将广告牌及其当时安装预埋的混凝土基础拆除。广告牌的每次内容更换均由艺术家亲自前往无人区操作。期间,刘耀华从北京往返无人区就近城镇10次,共完成29项不同广告牌内容的更换,进出无人区共计38次。 [图片] “明日大寒,今日吃肉”活动现场,丹丘画廊,北京,2025-1-19 [图片] 《垃圾场》,尺寸可变,刘耀华,2012-2022 项目参与者(排名次序按参与项目先后):孙博、赵源、李钢、杨叶、张悦悦、李海波、邓大非、李亚朋、张强、曾亦兰、张良、金文香、周颖、张秉勤、周光辉、李小雨、张茂馨、程功、王静、苑伟、李海宽、白成顺、于芳、孙志鹏、陈督兮、柯善国、金银辉、苏艳芳、苏江、邢莹、石修瑜、万坤、杨浩、赵丹青、刘一平、任俊跃、夏菁菁、高谦、方余龙、李锦诚、崔灿灿、灰灰、李大治、华伟华、高小寒、夏星、程翔、李欣、BAZAI、施遥、孙少坤、石鹏、徐烨、邢锐、杨柳、武学芳、陈嘉丽、陈艳强、焦书峰、StefaniaMigliorati 、吴小武、李洁、杨昊东、王孟林、赵红阳、刘蕊、田园、郑宏昌、李海峰、贾维宏、徐博、刘光照、贾连新、温京彦、何兰剑、金菲、步春寒、王仁亮、周游、佘清、杨蕾、周永维、刘佳澍、徐平、韩春华、刘佳澍、李娜、苏二勇、刘佳、张瑛、宋金航、孙静、蒋光微、姬金川、王丰宇、夏锦芳、荣欣、杨全于、马鑫淼、刘阳、崔淼、陈彬、刘淼、靳璐瑶、高丽丽、夏巧荣、席琳、宏基、商伟、董辰子、李俊杰、哈克、白亦初、马俊彦、任俊芳、张海燕、白晓莉、王永青、侯本梅、杨玉恒、饶熹、聂庭婷、陶颖、徐家亮、刘晓丽、黄焱 、曹燕、翁小萍、黄崇伟、樊劲毅、刘敏、李静、王丹、张雍蓉、李静波、徐琛、孙宁、王艳艳、Diana Coca 、刘雅、张雯、李思杭、史辛、曹艳、于福田、许宝兰、刘凯、曾蓓、陆庆屹、孟宪翀、耿雪、许加良、钱浩、娄晓珊、朱殿琼、Kristiina Koskentola、李肇豪、清水惠美、Lily wei、Artur、Laura、Lisa、leslie、莫毅、谭化和、徐丹杰、罗赛、王磊、李峰琪、韩志强、田湉、小宝、张隽、Vezio Capochiani、Victor Hutahead、Ridwan Sahrani、张建华、吴阳、赵杰、张蕾、巫女、朱旭峰、李书华、李刚、李庆锋、周城宇、夏高强、刘颖、刘振钢、张绍平、郭怡君、孙可非、李世鑫、董建华、李瑞文、刘静、李金晨、颉赫男、臧一、小小、JIMO、孙莹、WSP公司数员工(陈宇威等)、张景荣、陈达礼、李心、刘洪涛、Fran、七朵、孙建廷、宝宝、赫少波、王越、魏波蕊、王化亮、魏文艳、吕东源、王晓孟、应浩、忻雅、dudu、李瑾、李宗木、段伊丹、假马、朱珂瑞、金磊、Natalia、Rommy、Iseult、王旌徽、张蓓、王鑫、芬妮、孙墨、陈超、李增辉、荆城、徐海洋、战丹、涂强、聂硕、马乐、刘成瑞、赵颖、阿青、刘莎、芦佳梅、王萌、吕文亮、April、诺林……(另有若干参与者没有署名) 作品简介: 这是刘耀华30岁才开始创作的第一件作品。2012年初,他以艺术家的身份向他人收集“垃圾”,并表示最终会将这些“垃圾”在画廊或美术馆进行展览。那段时间,除了有些人断断续续根据网络上发布的信息跟他联系,将自己的“垃圾”寄给他之外,他还持续在日常生活中向不同的人索要一件“垃圾”,每人一件,并请他们在自己的“垃圾”上签上名字和日期。然后将收来的“垃圾”一件件进行拍照、登记、打包,并且贴上标签入库保管。按照艺术家最初的设想,这些“垃圾”的展出才标示作品在创作环节上的完成,2022年1月,这些垃圾在被刘耀华保存了10年之后终于获得了展览机会,至此这件作品也才宣告完成。展览结束当日,刘耀华将这些“垃圾”全部丢弃到了垃圾场。艺术家说:“其实我真正想做的是在未来建成一座世界性的垃圾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将面向来自全球的任何人开放,无论你是谁,来自哪里,都可以选择一件自己认为是‘垃圾’的东西,作为这座博物馆的藏品。” [图片] [图片] “项目协商:对‘后艺术’的讨论”展览现场,拟像空间,北京,2022 图片由刘耀华提供 图文 | 刘耀华,冯兮,网络等 剪辑 编辑 |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