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疗愈:从容的驴子,才能日夜兼程

慢生活疗愈:从容的驴子,才能日夜兼程

2021-05-28    10'08''

主播: 八音菩提

248 1

介绍:
疾驰的快马,往往只跑两个驿亭;从容的驴子,才能日夜兼程。——伊朗格言 有人说,缓慢才能稳妥。 仓促赶路的人,往往并不能最先到达目的地。 纵观整个人生,它的目的地在哪里呢?难道是那不可避免的死亡吗? 我们觉得它不是。因为人生的目的不是别的,而是要亲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所以,一定要慢下来,慢下来,才能看到真相。慢下来,疗愈才能成为现实。 在佛法中,慢和修行几乎是同义词,它要求修行者,走路要慢,吃饭要慢、说话也要慢,这事关威仪,更关乎正念。 一个凡事都急匆匆的人,就没有一点修行人的样子了。 古人告诉我们:事勿忙,忙多错。仓促行事,是个大忌,它不但使事难成,还会造成很多后患。 人在匆忙之际,就会遗失掉很多细节和很多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匆忙导致的失念,它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只有慢下来,人才有时间去真正的投入思考;才能静下心来,观察到一切的利弊得失。 凡事快的人,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人,他们疏于精耕细作,心思老在最后的结果上。于是,便 导致患得患失,不停地造作而破坏了最后的成果。 而懂得慢的人,是以过程为导向的人,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而该收获的时候自然就收获了。 曾有一位小和尚问禅师:“师父,以我的资质多久可以开悟?” 师父回答说:“十年。” 小和尚又问:“要十年吗?太久了吧。如果我加倍苦修,需要多久开悟呢?” 师父说:“得要二十年。” 小和尚心中疑惑,于是又问道:“如果我夜以继日,不休不眠,只为禅修,又需要多久才能开悟呢?” 师父答道:“那样的话,你将永无开悟之日。” 小和尚惊讶道:“为什么呢?” 师父解释道:“如果你只在意修行的结果,哪里有时间来关注自心呢?当你只看见结果,无法静下心来,反而永远也无法得到那个结果。” 这就相当于古人所诫的“欲速则不达”,想要快,则不能急,更需要从容不迫地去做,照顾到方方面面。成功就在日积月累中。 凡是心里急躁,妄想一口吃个胖子者,不注重积聚与沉淀,就会狠狠地摔跤。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慢就是快,而快实际上就是慢。 佛陀在世的时候,当看到修行人用功太猛,佛就劝诫道,精进修行固然是好,然而修行如调弦一般,太松了就发不出声响,太紧了就容易绷断。真正懂得修行的人,就会找到一个平衡点,不紧不慢地做工夫,假以时日,就会有收获。 当代学术大师王元化也是一位慢性子。王在学术界与钱钟书齐名,素有“北钱南王”之称。他在年轻时曾向熊十力请教,熊先生谆谆告诫他,做学问要“沉潜往复,从容含玩”。于是,王元化养成了在做学问上慢悠悠的风格。 从54到74年,王元化花了20年的时间,认真研读黑格尔的《小逻辑》,跟孔子研读《周易》相似,有“韦编三绝”的美谈。他从不热衷于名利,写作上更不会急功近利,据说一篇万把字的论文,他要写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反复修正、订正、编辑。曾获学术著作大奖的《文心雕龙创作》一书,他竟然慢悠悠地写了将近二十年。 正是这种不骄不躁、锲而不舍的学术创作精神,使王元化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文学上能流传千古的佳作,通常都是这么创作出来。司马迁穷其一生,最终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鸿篇巨制《红楼梦》,可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慢就是做工夫的态度,快尤其是刻意求快,就有些敷衍了事的心态了,于是做什么都不能出精品。 就如景德镇瓷器窑的师傅们,之所以能烧出精美的瓷器,也是慢工出细活的结果。倘若火候未到,匆匆开窑,得到的只会是残次品。需要108道工序才能打造出来的景泰蓝,少一道工序都不成。慢是向时间要品质,唯有慢,才能体现出其独特的工艺价值。 而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典型的快节奏的时代,快成为一个很抢眼的词汇,比如,新闻媒体上有“快报”、“快讯”;物流上有“快递”、“快件”;交通工具上则有“快车”、“高铁”等,吃饭上有“快餐”,连婚姻上都有“闪婚”“闪离”之说。 于是人们都感觉到,只有快人一步,才能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实际上真是这样的吗? 快速奔跑,停不下来的连轴转,使当今时代的人身心明显地呈现亚健康状态,获得了很多并不能够从容享受的东西,其价值何在? 也许人们根本没有时间思考这类问题,直到躺在病床上,才会被迫放松下来,想想这无限奔忙的一生,到底有何意义。 人们有个看似无懈可击的理由:为时代追赶,为生活胁迫。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把一切都开发成商品,比如房子,在以往的时代,都是自己建、自己住,现在它就变成了价值昂贵的商品,而且还成为一种刚需,要在这里生存、发展,不买还真的不行。 于是这对人们形成了一种逼迫,人一旦背上了房贷,在有效人生的几十年里,他就得连轴转,必须适应快节奏的生活,甚至不敢停下来喘口气。 除房子之外,还有数不尽的能满足受用的商品,吸引着人的眼球,刺激着人的神经,等待着供人选择购买。物欲横流,人们都迷失在其中。只有疯狂地转起来,挣钱、挣钱、再挣钱,才能拥有那一切。这个大概也就是必须快起来的原因吧。 而快节奏的生活是恰恰是剥夺心灵的空间,填补在物欲的渴求上,忙碌的结果没有增加心灵的品质,反而不断摧残着它。 而在修行或疗愈上,却必须慢下来。 新佛系生活方式所提倡的慢生活,是一种精致的、从容的生活,它给人的心灵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从而让正念进入,让疗愈发生,让幸福成为自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