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重阳赏菊时》
九九重阳,人们佩戴茱萸,携酒对饮,登高望远,吟诗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因开在九九重阳节又称九花;菊花,虽没有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它傲霜抗寒、高洁幽雅。菊花又被称为花中“隐士”,因为它不张扬、不沽名钓誉。能淡泊明志的饱学之士往往会得到“人淡如菊”的佳誉。赏菊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古人将梅、兰、竹、菊称为花中“四君子”,赋予它们很深的文化内涵。
女词人李清照《醉花阴》里的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极为脍炙人口。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爱菊一生,他辞官隐居后,在自辟的桃花源中种菊自赏,并在《饮酒》诗中写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裛露辍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天生一副傲骨的菊花,是诗人隐居中最好的伴侣,与菊花在一起,使他暂时淡忘了对世情的烦恼。
唐朝诗人元镇在他的《菊花》诗中也赞颂了陶渊明的爱菊情愫:“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中将自己爱菊和陶渊明爱菊并提,表明了自己情操的高洁。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是黄金甲。”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他以“冲天”为主题,借菊咏志,写下了他敢于摧毁封建王朝黑暗统治的豪情壮志。
宋代诗人郑思肖的《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一句借菊言志,菊花宁可一直守在枝头,何曾被北风吹落在尘土泥沙中,菊花此时成了高尚人格的写照。
从古今名人赞美菊花的诗词中,使我们领略到了菊花那笑傲霜天、高洁无畏的品质!
又是一年重阳日,又到重阳赏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