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PPP签署的合同都是长期的,其中会发生各种变故(风险),让相关方蒙受损失。那么,该如何规避这种风险?
答:在实施PPP模式的过程中,势必会给合作的双方带来一定的风险。因为是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涉及到双方的利益。在推进的过程中,如何来监督和管理,如何做到项目盈利而不暴利?另外,PPP是一个公共项目,所谓“公共”就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知情权,但是有私营部门做了之后就看不到,因为他们的财务是保密的,这其中有没有暴利?这些都是风险,为此,要做好项目前期的预测和分析,把各种风险提前梳理,另外还需通过一些机制来保障。
当前在推广PPP过程中,没有一部PPP法规范相应的行为,所以应制定一部PPP法作为推广PPP的基本法律保障。不过,当前财政部已经将PPP纳入政府采购,并出台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这就必然会让《政府采购法》和《预算法》成为当前PPP推广的重要法律依据。
另外,财政部在2014年9月下发的《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是财政部力推PPP模式以来颁布的第一份正式文件。其中就明确了“风险由最适宜的一方来承担”,判断某方是否适宜,条件应包括“风险是否由最有能力以最小成本管理的一方承担”,以及“风险和收益相对等”和“风险有上限”的安排。还有2014年12月4日又发布了《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对PPP模式的适用范围、各环节的操作重点等内容进行了说明。依据《指南》,PPP模式适用范围广泛,且可选的项目运营模式多样,处于不同建设阶段城市基础设建设项目均可考虑实施。
市场经济就是一个契约经济,一旦签署了协议,必须按照合同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来执行。要规避PPP带来的风险,就要搞好项目前期的预测和分析,把各种风险提前梳理。根据各自承担的法律契约,属于市场的,那就大家共同承担,属于管理层面的也分为政府管理和企业管理,把这些责任都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