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
倾情笔墨始为真
..读胡光明散文集《且自行吟》有感
文/林然
案头是五闲居士(胡光明)准备出版的一部散文集《且自行吟》的书稿,居士说我是个敢于说真话、并敢于提意见之人,所以就让我帮忙校对、纠错,并提宝贵意见。我知道居士是谦辞,但我还是有些诚惶诚恐。一来,居士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二来,我才疏学浅,做事随心随性、恐辜负居士所厚望,难辞之下,我想这也是我一次学习的机会,便欣然应允。果不其然,读罢,不忍释卷,由衷钦佩与感叹居士学识之渊博。文中,或旁征博引、或借古喻今,极富哲理、引人深思,诙谐幽默、妙趣横生,顿觉,清风拂面、细雨润心,似有清泉洗尽浊物之感。掩卷沉思,“倾情笔墨始为真”涌上脑海、流于笔端。细细咀嚼,《且自行吟》贵有四味,即真情、真爱、真心、真性,此四味乃《且自行吟》之精魂。
真 情
家园、故土是居士感情和精神寄托的所在,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无不唤起他童年的美好记忆“但,就是这竹林,也让我充满许多美好快乐地回忆。它是我童年的乐园。春天,春笋拔节,一群孩子守着看,拿草棍去比量,一守就是半天,可怎么也没看到它长高,但你又可以听到到处都是悉悉索索的生长的声音……”(《竹林忆往》),充满着孩童的稚气和天真。
“当生命的轨迹滑向60的时候,当我想在自己最喜欢的地方一栏中着笔的时候,我却不经意的添上老房子三个字……我告诉老房子,等等我,60岁之后,我还要回来的!”(《老房子》)在这所生于斯长于斯的老房子里,留下了作者深深的眷恋和不舍。
《清风岭上》、《我家的国槐树》、《红檀树》、《我爱我家》等等,细细品味,居士对家乡的真情无不让人为之感动。
真 爱
世界上有一种爱是伟大而又无私的,那就是母爱,可是,当父母垂垂老矣,风烛残年,我们又该怎样回报父母呢?哄哄母亲!
“这一年来,我要求自己一月至少回三次农村的家,和母亲说说话。但多数时间是自说自话,我说得母亲没听懂,母亲说得我也没听懂。尽管如此,彼此还是说得很开心,这我从母亲的表情中能够感知。哄哄母亲,这也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俗话说,羊有跪母之恩,鸟有反哺之义,人更应该牢记父母养育我们的不易,给他们一点快乐难道不是做儿女的应该做的吗?母亲笑了,很灿烂,我也跟着笑,想起小时候,心中暖暖的。”(《哄哄母亲》)对母亲的赤子之爱跃然纸上。
“我一向是不太相信祈祷有什么作用的,也因此,我入庙、进佛堂,也从不拜神、求佛……现在,我要把我的祈祷献给所有长辈,特别是我的父母,我的妻子、女儿……”(《祈祷》)居士是个无神论者,但是,为了亲人,他愿意相信他善良的祈祷会成为现实。“我要向神祈祷,保佑我的母亲吧,保佑天下一切像我母亲一样善良的老人,让他(她)们长命百岁、健康快乐!保佑我的妻子、女儿,我和妻子结婚已三十年有余,我们有过争吵,但更多是相亲相爱的日子……我的女儿,一个远在深圳,一个近在眼前,她们都很努力、孝顺,她们也都是我时时牵挂着的人……”(《祈祷》)字里行间,对父母之深情、对妻儿之真爱、对朋友之真诚感人肺腑。
真 心
七月本是火红而又热辣的,因为一位挚友的离世而变得寒冷和阴沉。
“这个七月的颜色是黑色的,这个七月,我的好同学、好朋友,也是好兄弟曾鸣走了,送别的前夜,我来到他的灵柩前,忍不住批评他不守信用,答应了回来却不再回来,一直跟在我的后面却逝世在我的前面。我痛恨老天的不公,让这么一位好人在五十四岁的大好年华就走上了不归路。我大声把发自内心的一幅联语献给了他‘好同学好兄弟天下好人,天无情地无义丧我良朋’.……”(《七月的颜色》)丧友之悲痛,让人潸然泪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者注重友情,以真诚待之,若朋友有事相求,必尽所能相助,如有可心之物,也定于朋友共赏之。“归来,我把明善赠我的茶又分了一份给我的朋友,一份情变成两份,一份幸福变成了两份,甚至更多……”(《红茶》)。因追求那种至真、至善、至美之情意而不得,所以,不免生出“千两黄金容易得,世上知己总难求”之感慨。
真 性
居士是个率性之人,时有文友相聚在一起谈诗话文,如有异议,居士便不留情面直言相告,因文友都知晓居士为人,便不做计较,一笑了然。过后居士也为言辞过激而深感不安,但一遇上类似事情仍是依然故我。“因为我这好说话的毛病,曾经受到我一位长辈兼领导的人好心指教,他总是告诫我,你就不能少说几句话吗?那些个不顺眼的事,要看到了像没看到一样,起码不能说出来。开始的时候,我也想改变自己,可是事到临头,还是忍不住要说……”(《话说说话》)。足见其率真率性之为。
前不久,居士的一位同族长辈编著了一本书《新县古代诗文选注》居士看后觉得里面有很多诗文与实际不不符,经过再三考究得其选注里是错的,便行文与其编著者商榷,当时我和另一文友劝其放下此举,以免伤了和气,毕竟编著者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者,但居士认为此错不究,恐将贻误后世子孙。“行文至此,五闲居士想要说明的是,《选注》的编者,皆是我所尊敬的名宿,本不应该妄加评论,但因为到木陵关访古的因由,而自以为是的发现了这些可以探讨的地方,如不说出,自是更对不起读者,对不起未来。而此时我也想起了一位哲人的名言: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再探木陵关》兼与《新县古代诗文选注》编著者商榷)由此可见居士做人的率真和做事的认真态度。
现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物欲横流、膨胀浮躁。居士于工作之余,偏于一隅,静坐五闲斋(书房),看书、写文,拒红尘之喧嚣,守安闲之自在,怀悲悯之真心,抒思古之幽情。对当下之乱象,唏嘘不平、愤慨难禁,唯独善其身、清凉自守。于今,实属难能可贵。
于居士眼中,家乡的一草一木是他创作的不竭源泉,发现真善美、歌颂真善美,揭露假丑恶、抨击假丑恶又是他书写的永久主题。
“今天,已到耳顺之年的我又一次站到了清风岭上,叶落归根,我知道,我的根就在清风岭。这里是我的精神家园。”(《清风岭上》)是啊,于世间万物之中,于人生百态之间,居士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归属,他的行走和书写清风岭是他无法回避的根。
但美玉有瑕,因时间跨度比较大,有些文字不够严谨,难免有些随意和散乱,但终究是瑕不掩瑜。
纵观《且自行吟》其内涵丰富、外延有张力,这不仅是居士近年来文学之路的又一次飞跃,更是他对家园、故土、亲情、友情奉上的一份浓浓的爱恋和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