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作为游戏,是生命的一种自我表达,它的特点就是过剩。
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节日吗?我们就只能等所有的节日都变成消费节吗?
聚在一起很容易,但是聚在一起干什么?重要的是后面。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生活?
无所事事读书会 第2期:韩炳哲《仪式的消失》
这期节目太欢乐了,现场跟开放麦似的。录制于12月21日晚退步集旧书房,在冬至、圣诞节前夕。欢迎带着愉悦的心情收听!
预告:2024年1月 聊韩炳哲《妥协社会:今日之痛》。
本期主播:
甜菜 文学博主
张向辉 哲学练习生
刘利 营销编辑
【收听提示】
导读时间
01:17 节日作为游戏,是生命的一种自我表达,它的特点就是过剩。
02:30 我们有哪些节会过?
04:20 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节日吗?我们就只能等所有的节日都变成消费节吗?
06:06 朝圣者和观光客
08:35 没有交际的共同体和没有共同体的交际
09:45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生活?现在的社群构建了共同体吗?
11:23 成都公共生活观察
14:11 把聚集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这里面的问题是什么?举例:火人节
19:51 本真性自我;数字交际和社交媒体反思
22:04 台湾文学内向世代
22:35 本真性强制、抑郁症归因怀疑
24:16 为什么本真性问题重要?美国《韦氏词典》将英文单词“authentic”定为2023年年度词。
27:15 “自我”概念的演变
28:57 查尔斯·泰勒《本真性的伦理》:本真性有两面性;自我是一个两难问题
29:57 读者:什么是自我?黑格尔和齐泽克的解释
30:45 文学哲学的核心问题;关于自我,死亡,诗
32:14 欲望经济学;注意力训练;手机-黑镜-放大自己的回声
37:20 我们生活在一种冲动文化里面;人们为什么容易被激怒,批判?
39:39 本真性社会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
41:22 脱口秀“批评”;权力下放;互联网碎片化
43:21 为什么韩炳哲在多本书里对仪式和节日特别看重?
45:17 为什么游戏重要?
46:27 读者:现代电子游戏的最大悲剧
47:12 符号帝国,聊仪式社会的日本
48:44 文德斯电影《完美的日子》,想象的日本
51:01 阿巴斯镜头下的日本,《如沐爱河》
53:22 审美的日本和现实的日本的差别
55:09 小津安二郎在国际上的出名,其实是全世界对日本的误解
读者互动时间
56:44 读者:韩炳哲的怀旧病和“复魅”
57:51 读者:对仪式背后形式主义的警惕
58:49 音乐节里的“观光客”心态
59:54 韩炳哲的矛盾;千金难买我乐意
01:01:04 读者:仪式的消失,是否与人们已经不太需要一个共同体,个体可以养活自己有关?
01:04:13 为什么下班后不想做走脑子的事儿,缺乏文化体力,需要疯狂刷短视频刷剧,连环呆视?
01:05:38 读者:如何看待“家人的意义就是为了过节”这类长辈言论?
01:07:36 爱过节会整仪式感的山东人,一个怀旧,一个逃离
01:11:30 读者:查尔斯·泰勒 《现代性的隐忧》中对“自我”的启发
01:12:43 他者与自我
01:13:27 下期预告:《妥协社会:今日之痛》
【提及作品】
书籍:
《仪式的消失 : 当下的世界》[德]韩炳哲 / 安尼 / 中信出版社 / 2023-8
《本真性的伦理》[加]查尔斯·泰勒 / 程炼 / 上海三联书店 / 2012
《现代性的隐忧 : 需要被挽救的本真理想》[加] 查尔斯·泰勒 / 程炼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20-10
《西方正典》[美] 哈罗德·布鲁姆 / 江宁康 / 译林出版社 / 2015
《想象的共同体》[美]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 吴叡人/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6
电影:
《完美的日子》(2023)维姆·文德斯 / 役所广司
《如沐爱河》(2012)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 奥野匡 / 高梨临 / 加濑亮
《乐士浮生录》 (1999)维姆·文德斯 / Joachim Cooder / 莱·库德
片头音乐:得田真裕 - 志摩一未
【关于近于正常】
人生无常,何必正常。「近于正常」是一档偏文学向的、泛文化播客。不定期更新,每期一个主题,和你分享近期触动我的文艺切片,可能是好书,好剧电影,艺术展览。
主播甜菜,视频号【甜菜读书】文学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