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管理上的一个隐形竞争力,这个竞争力的名字叫做“组织裕度”。裕是富裕的裕,度是程度的度。
什么叫做组织裕度呢?简单说,就是组织提供的报酬与员工做出的贡献之间的差额。举个例子,一个小时工上门干保洁,在上门服务的这个时间里,基本上是没办法休息的,是没有任何裕度的。但如果这个小时工是给一个企业打工,同样干保洁,每天工作八小时,平均每小时的工资,和做小时工的工资是一样的,那他在这八小时之内的工作量和强度,不会那么紧,有休息的时间。可以说,如果一个组织对员工的要求不是特别苛刻,就很有可能产生所谓的“组织裕度”。
对一个企业来说,组织裕度的存在,究竟是必然消耗呢?还是资源浪费呢?最近,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树管理学讲席教授马浩在一篇文章里,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马浩说,组织裕度到底是必然消耗,还是资源浪费,要从管理者的理念,组织的生存状态,以及组织中的不同阶层等方面来分析。
比如,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有些管理者就觉得,员工上班就是给企业干活的,想要享受,不如回家休息。也有些管理者认为,作为一种调剂,适当的组织裕度,加上必要的监管与员工自律,是能够起到润滑剂的作用的。就像美国著名的跨国多元化企业3M公司,为了激发工程师的创造力,曾经鼓励工程师用一定的工作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3M公司同时在制度上把关,要求企业每年要有一定比例的销售额,必须来自近几年新开发的技术,从而实现创新与业绩。
再比如,企业处在不同的时期,组织裕度也不一样。一个处在上升期的企业,最关心的是怎么能让员工发挥最大的潜力。这时候对员工来说,组织裕度是很好的激励和动力。而当一个企业开始走下坡路,需要削减成本的时候,组织裕度很可能会一下子变成零,甚至负数。
此外,处在不同位置上的员工,感受到的组织裕度也不一样。通常来说,低层员工感受到的组织裕度可能比较小,而中高层管理人员感受到的组织裕度可能比较大。从部门来看,核心业务部门的裕度可能相对比较大,而边缘业务部门的裕度可能相对比较小。
我们该如何判断组织裕度的存在和程度呢?很简单,找几位有代表性的员工,告诉他们,如果公司不景气,需要削减一定比例的工资。如果这样还有人愿意留在公司,就说明对这些人来说,组织裕度是存在的。这种裕度,可能是减少的那一定比例的工资额,也可能包含其它非物质性的福利待遇。当一个员工越不愿意离开组织,就越说明他享受的组织裕度越大,或者是他在别的地方拿不到类似的待遇,或者是这个地方对他有特别的吸引力。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组织裕度并不完全是物质和金钱上的待遇,而是一种心理感受,一种从容舒适的感觉。比如,公司里的免费咖啡与茶点,一年一度的集体生日聚会,等等。这种裕度的营造,不一定要花很多的钱,却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就是马浩教授对组织裕度的观点,供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