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评论一个人,人品的时候啊,通常喜欢从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那就是忠、孝、仁、义,到不一定是说你这四样啊,都得具备、缺一不可,但起码你至少得有一、两项符合标准,要哪个人,要被别人说呀,说你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那这人基本就是个毫无人性的人渣,可是慢慢有人就觉得,用这四个标准去评判一个人有点不严谨,为啥呢?这四个字里面的仁和义也没啥问题,两者相辅相成、互不影响,一般来说呢,这个具备人这个优点的,他肯定意义上也没什么问题,可是这忠和孝啊,就有问题,咱们经常说那么句话,说自古忠孝难两全,你说既然忠孝难两全,你用这么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去做评判标准,是不是说这个事就有点不严谨呢?可实际上啊这种标准呢。老祖宗创造的这个标准到现在上千年了,这个标准刚开始推行的时候,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忠和孝的关系跟人和义是一样的,是可以并列算在一起的,就说忠、孝是完全能两全的。
那为什么我们今天却反而认为忠孝难两全,这是什么原因?我告诉你,这是统治者有意识的在模糊。忠和孝之间的界限和区别,试图用忠来取代孝。
咱们就从中国历史上刨一刨。这个事情出现的根源到底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