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很冷,经历了种种磨难;但2020年也很暖,一个个平凡人、大英雄,撑起了2020最温暖的回忆。上流工作室年终系列策划《冷暖2020》网易声音图书馆闪光计划今起推出,敬请关注。 ▼最近的余秀华不怎么写诗了,大部分时间都窝在家里看书。上半年的疫情将她困在湖北横店村家中,成天“喝酒、睡觉、看书”,没有写新诗。与其说是没有灵感,不如说是不想写了。“现在也没有爱情了,不想写了”她其实很懊恼,在再版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里,大多是2014-2016年间的旧诗,她自嘲成名后的这5年内“江郎才尽”。近日,网易声音图书馆独家对谈余秀华,聊了聊她走红后的“清醒人生”。不可否认的是她比以前更知名了,围绕在她身上的话题也多了起来,不管是“骂人”,还是新作,亦或是一条微博,网络社会里的是是非非,让她一个月上了四次热搜,伴随而来的可观流量是粉丝跟着疯涨了二十万,在此之前的五年粉丝也不过只积累了三十万而已。她顶着争议和不理解红了,当然还有那些读懂或没读懂都喜欢她的读者,回顾这一路,从刷爆朋友圈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再到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的迅速出版,而后《摇摇晃晃的人间》、《我们爱过又忘记》也陆续出现在市场上,闯入人们的视野,就像是在一片蛮荒贫瘠中炸开喧响,轰天的热度不断攀升,最后变成了标签贴在了她的身上。“脑瘫诗人”、“农民诗人”,虽然她不喜欢被人强调这些形容词,但好在最后,余秀华的名字前面多了两个字——诗人。永远不要对自己绝望在商人眼里,余秀华无疑是块“金字招牌”——她是海子之后中国诗集卖的最好的诗人;在微博里,余秀华这三个字更像是“祖安”的代名词,她怼天怼地,几度因为言语粗鄙登上微博热搜;在诗歌里,余秀华却又是那么的烟熏火燎、泥沙俱下,独独与别人与众不同;而现实里的余秀华,坐在我对面的余秀华,用黑框眼镜后面的眼神上下打量着我,笑嘻嘻的说:“你的阔腿裤很好看,以后我也可以这么穿。”一个真实的余秀华,究竟是什么样的,没人能说得清。在我的感知里,她应该是“赤裸”的,她的文字很赤裸,她的感情很赤裸。在含蓄的中国,能这么放纵且袒露出自己的欲望与性情的,少之又少。而在她的人生里,你能感觉到那种时刻想要冲破桎梏“重生”的渴望,明目张胆的疼痛与毫不收敛的爱欲倾泻,用她的话来说,“很多事情,上天一开始就注定了。”或许用矛盾综合体来形容她更为贴切——她有时候觉得自己有点才华,但又常常觉得自己“狗屁不是”。在刻画了狗吠、残雪、田野、稗子、养不活的兔子、“死鬼”前夫等万劫不复的,消逝的和沉痛,她内心仍有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狂放爱欲野蛮生长。我想喜悦和悲伤,在她那里都是有放大器的,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能成为好诗人。2015年,范俭开始拍关于余秀华,他说在她身上看到了丰富的人性。当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跟随她第一次因为诗走出横店村,在去往北京的路上,她呢喃道:“不知道命运把自己往哪个方向推”。但她同时又清醒的知道,名气和标签早晚都会掉,自己误打误撞的“出圈”,不过是人们惊异于诗人的非典型形象,在她身上的种种标签,都是人们消费她的谈资。后来,她说“永远不要对自己绝望”。保持独立人格 就做那朵“破败”的花好像约定俗成了一种惯例,采访余秀华,总是不可避免的要提到“独立女性”,在她看来“每一个女人都是独立的,什么是不独立,被别人养活就叫不独立么,我不这么想,首先你要觉得自己是不是有想法,没有想法的都不独立,有想法的人一定独立,具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是独立人格的基础,然后是经济独立。”她一点都不避讳的自己想要多赚钱的念头“这些男人他妈的觉得他比你好,有心理优势感,所以你就必须经济独立,等什么时候男的没有这样的心理优势,可以相互扶持。”“嬉笑怒骂”四个字的分量,在她那里都是一样的。就像在纪录片里,余秀华永远都是用脚踢开房门,不管是去骂老公,去照顾儿子,还是一个人回到房间喝壶美酒。当然在她的理想中,自己也向往成为像俞心樵、阿炳这类“温文尔雅的文化人”,可转头又觉得这种人往往拥有文字,文学和艺术就够了“不需要爱情”。真的不需要爱情吗?当我好奇的问她向往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她没有一丝犹豫“我不向往爱情,任何爱情在我这里都是不靠谱的”可她又热衷于回答其他情感问题“人个体自由了,才有婚姻的相互尊重,个体都没有自由,其他的都没用,说什么都没效果。” 她总是习惯反复,自嘲、化解,在将要跌入云端的时候再通过自嘲拉回来。用下一秒的自己否定了上一秒,无处不在的矛盾,让她嫌恶自己又觉得不能就这么算了,冲突与和解,最终造就了现在的余秀华——“心在云端,身陷泥泞,苦不堪言”,是对爱毫不掩饰,是对恨嫉恶如仇,是炽烈炙热的自我,是自我武装后继续生活的勇气。诗歌是热爱的载体 温暖摇摇晃晃的人间“想写的时候写一点,不想写的时候就不写,我对自己没有任何要求”就是这样一个随性的人却有着大量的阅读经验,读过泰戈尔,读过雨果,书柜里也有鲁迅、巴金......生活的不便和读过的诗书一起,穿透了身体的束缚与灵魂相依相存,穿透了个体的单薄与寰宇相重叠,最终变成了那些礼赞生命的诗歌。“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因为喜欢诗歌,所以用诗歌表达爱情,因为热爱,所以把诗歌当作载体。我想或许用喜欢的东西来表达对另一个喜欢的东西,也不失为一种人生的感慨。今天,人们依然关注着余秀华的残疾之身,关注着她的大胆幽默,她的自我随性。她已经习惯在微博上同时写诗和骂人,在公开场合抛出一句又一句金句,接住如雷般的掌声。她不是卑微的,从来没有也绝对不会,即使人们从她的诗歌中能读出忐忑,但她绝不软弱。公众默认她的诗是暗潮涌动的,她的生命力是取之不竭的,而她,冷静的像是一个旁观者,用着自己的诗歌救赎自己,也温暖着这摇摇晃晃的人间。在翻了篇的2020年,我们经历了太多悲欢离合。一座城的境遇揪住亿万人的心,一代人的记忆“巨星陨落”,一个行业的暴雷让上万人无家可归……也许你问了无数遍“这个世界会好吗”没有得到回答,也许你从未如此渴望跟这一年说再见,也许你遭遇了接二连三的打击,人生都进入黯淡时期,但还有一盏灯,一盏叫做诗歌的灯,它让你相信了文字的力量,相信未来还有美好,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相信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们选择在春天里遇见/风和花香都扑向你额头/我在你左边/牵着你右手/我不再在意你是否漂亮的脸庞,被烟熏黄的牙齿”你看,她分明是柔软的,美丽的,辽阔的,天真的,就如同她笔下的稻田、云朵,青草,如同那些无声的哭泣和忧郁河流…..应该是我忐忑的,因为深深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她身上强烈的困境和疼痛,还有那些挣扎和释放,无望与不甘,平静与动荡,其间有你有我,有更普遍更深广的人性。我喜欢她的生命力,喜欢她会坚持说“我不”。在她的众多诗歌里,有一首鲜为人知的小诗更是我的心头好——《春天又一次按时到来》,诗里这样写着“新长成的孩子在用旧的春天里奔跑/绝望在希望的新婚之夜按时死去/如果我70岁/我就有70个春天”。也许在2020,你经历了人生诸多的“至暗时刻”,却还愿意踉跄的爬起来,掸掉身上的灰尘和泥土,继续摇摇晃晃的行走,“人间有许多悲伤,我承担的不是全部,这样就很好”我们谁又不是摇摇晃晃走在这摇摇晃晃的人世间?但好在,一切都在行走中,哪怕是摇摇晃晃地行走中。▼锁定声音图书馆《闪光计划》一起发现闪光者身上独特的闪光点声音:余秀华、麻袋统筹:吉卜力文稿:吉卜力、麻袋设计:丹丹网易新闻 |声音图书馆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