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有人的地方,就有烟火气还记得2020年的春节吗?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本该热闹的新年笼罩上了厚厚的阴霾,那个春节没有了往日的生气,取而代之的是对生命的恐慌、焦虑以及担忧。可有一群闪光的逆行者毅然决然地选择迎难而上,繁忙的急诊室里,呼啸的救护车上,厚重的防护服下,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新时代新的长城,他们的名字,叫做医生。这一年我们赞美了太多医生,却始终没有真正感同过他们的身受。在我国,每年大概有60万医学生毕业,但真正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约10万人。 我的朋友吐司,是一名平凡的临床医学生,今年刚刚入学心仪的研究生学校。和所有的医学生一样,两点一线的医院与实验室生活才是研究生的日常。初见吐司,他是一个腼腆又害羞的大男孩,但一聊起来医学相关的话题,眼里总是闪烁着热爱的光芒。今年,他选择在实验室就地过年。 “因为今年疫情的原因,怕回家之后回不来实验室,实验室里有一些科研的任务可能会完不成。” 女朋友总是嗔怪他是大忙人,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照顾他的“儿子”们。吐司的儿子,是一个个培养皿,一团团细胞。连着暑假,他也少有大段的时间回家和家人们相聚。  “遗憾肯定会有,但是父母也表示理解,自己也是第一次在外面过年,也算是一次新的尝试吧”说起过年,吐司也有些馋了,他说,“最想吃的菜有很多,但最想吃的是温州每年都吃的炒年糕,然后就是海鲜,因为在上海其实比较少吃海鲜吧。” 他说,他是一个很恋家的人。但作为一名见习医学生,如果过年返乡途中感染病毒,影响的将是整个医院的正常运作。就地过年,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好在,他不孤单。  “我们实验室里边也有几个同学今年也因为疫情的关系留在实验室过年,吃个简单的年夜饭,看个电影什么的。” 吐司的实验室加上老师一共有七个人,有来自遥远的西北,也有江浙沪的同学,近一年多的相处,互相都已经是家人般的存在。年底本是返乡的忙碌季节,然而大家却因为就地过年这个决定,多了一丝从容。 “ 以前没有这么过过年,难得大家有这么一个假期,没有科研实验,可以安排出一段时间在一起过,也还挺好的。” 吐司的导师是一位近四十岁的年轻教授,经常和学生打成一片。今年除夕,他邀请了所有学生来家里一起吃年夜饭。他说,他不想让这帮懂事的孩子过年太冷清,过年,有人才有烟火气。 谈起家里,吐司显得有些害羞,也有一丝内疚:“ 最想见到的是妈妈,想跟他说的话就是她儿子在上海挺好的,她不用太担心。”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张文宏医生曾说,岁月这么静好,就一定有人在负重前行。学医是一条不归路,路途崎岖,险象环生。但世界最奇伟、壮丽的风景,都在最遥远的地方,只有有志者才可以到达,感谢这些平凡中温暖的坚守者。祝他们,新年快乐,平安喜乐。声音:大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