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真正的断舍离,是整理自己  文:萍水相逢  诵:雪雅

《瓦尔登湖》真正的断舍离,是整理自己 文:萍水相逢 诵:雪雅

2022-08-27    18'10''

主播: 雪雅🐳

604 6

介绍:
《瓦尔登湖》:真正的断舍离,是整理自己 文:萍水相逢 诵:雪雅 翻译家徐迟曾说: “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际,正是阅读《瓦尔登湖》之时。” 被问到个中缘由时,他解释道: “因为《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恬静的书,智慧的书。” 19世纪中期,美国正处于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初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风靡全国。 作家梭罗在经历诸多失望之后,把心思转向自然,开始长达两年的森林生活。 两年后,他走出森林,完成了《瓦尔登湖》。 有人说,这本书让人充满对简单生活的美好向往,是当时美国社会的一股清流。 的确,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走进瓦尔登湖,就会发现: 摒弃物质欲望,勇敢直面内心,才能活出更好的自己。 摒弃物质,减去生活的负担 1845年3月底,梭罗拿着一把斧头来到瓦尔登湖畔。 他钻进森林,砍下一根根原木,用最原始的方式,搭建了一个只可栖身的小木屋。 由于预算有限,又没来得及开垦荒地,最初梭罗只能吃马齿笕和玉米粉。 慢慢地,他开垦了房屋周围的荒地,种了点东西来填饱肚子。 梭罗一直避免一切的经营与物件交换。 他的木屋内仅有生活必须的家具和炊具,裤子是在附近农户家中纺织的。 但简单的物质生活,丝毫没有影响梭罗的生活质量和心情。 他与自然为伍,与禽兽为邻。 没有了生活的负担,他比以前有更多读书和思考的时间。 曾经有一位妇人,要送给他一张地席,梭罗却没有接受。 他认为屋内找不到地方放它,也没有时间在屋内屋外打扫它,他宁可在门前的草地上揩拭脚底。 伊壁鸠鲁曾说过: “凡不能满足于少量物质的人,再多的物质也不会使他们满足。” 对物质过度的追求和占有,有时候只是一种表象。 表象后掩藏着的东西,便是物质所带来的声名、尊崇和仰望。 舍弃应该舍弃的,便能轻松和快乐。占有不该占有的,便是沉沦与苦痛。 当生命里有了多余的东西,用减法来经营。 减去非需之物,抛开生活中的羁绊。 放下重负,回归本真,我们才能轻松前行。  控制欲望,不做失控的奴隶 在瓦尔登湖畔的贝克农场,梭罗遇到过菲尔德一家。 为了所谓的“美国梦”,菲尔德一家从爱尔兰跋涉至此。 菲尔德每天早出晚归,为邻近的农场主翻耕沼泽,以获得低廉的报酬。 他的妻子一边手不停歇地干着家务,一边梦想着将来的豪宅和女佣。 为了将来的梦想,她每天敦促丈夫出工,总觉得丈夫“再勤劳一点”,梦想就能早日实现。 就连未成年的孩子,也被父母逼着出门做工,以帮助菲尔德能获得土地和肥料。 但他们还是只够租住在最简陋的小屋里,屋顶漏雨。 没有像样的家具,全家都吃不饱饭,甚至连干净的水都喝不上。 梭罗给他描述了自己的简单生活,并告诉他,他们也可以像他这样轻松生活。 菲尔德对此无法接受。 为了能每天吃到茶,咖啡和肉的欲望,为了成为农场主的梦想,他们才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怎能轻易放弃? 萧伯纳说: “生活中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另一个则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满足。” 人生就是在欲望的满足与否中患得患失,痛苦与欢乐并存。 大多数人的失败,不是因为自身技能缺失,而是因为陷入欲望的漩涡无法自拔。 控制欲望,不是意味着牺牲,而是为了获取,为了赢取更广阔的人生。  放下执念,收获自在的人生 梭罗在进入森林生活之前,一直执着于得到一个公职,得到一份小小的薪俸。 为此,他从事过多种工作:督察员、测量员,甚至野兽守护员,且兢兢业业。 但结果与愿望背道而驰,他一直未能如愿。 经过深思,他意识到只有自己改道,才能把自己从生活中解放出来。 于是,他放下心中执念,走进了森林。 在优美如画的湖畔,放空内心,读书写作。 知乎上曾有人提问:“执念太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下面有一个高赞的回答是: “心中藏着一把火,这种日子不好过。” 生活中有太多的烦恼,都源于自己心中有一股执念。 莫言曾讲过一则关于自己的故事。 小时候由于家里穷,他常和母亲去地里捡麦穗。 有次,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收走了麦穗,还狠狠地扇了母亲一巴掌。 之后的多年,这个场景像刻在他脑子里一样,让他无法释怀。 直到有一天,莫言和母亲在集市上碰见了那个人,已白发苍苍。 下意识地,他想冲过去报当年之仇。 可是母亲却一把拉住了他: “孩子,那个打我的人,和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母亲的一席话,让他如梦初醒。 《唯识述记》中写道:我执为根,生诸烦恼。 这么多年来,让他昼夜难安的不是那个人,而是自己的执念。 稻盛和夫曾说: “世界上最大的监狱,就是人的内心。 走不出自己的执念,到哪里都是囚徒。” 放下,是人生一场修行;放下,其实才是真正的拥有。 放下执念,收获自在人生。  清扫内心,是最高的自律 森林中湖畔中的小屋,不仅让梭罗远离喧嚣,也为他的内心提供了一个精神家园。 在这里他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关注内心,给其一次次沐浴更衣。 在大自然的绝美画卷里,在瓦尔登的湖光山色中,梭罗沉浸在春夏秋冬的自然交替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祥和。 在梭罗眼中,大到日月星辰,小到蚂蚁搬家,都是大自然的恩赐。 无论是劳动,还是读书、思考,梭罗都乐在其中。 正如他在书中所说: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 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 因为他的心简单了,所以生活就随之简单了,这是梭罗2年2个月的最大收获。 梭罗的行为,给了我们无尽启发。 之前播出的《我是歌手》里,有一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 当时李荣浩找到李健交换手机号码,没想到李健用的却是老款诺基亚手机。 对此,他解释说: “作为一名创作型歌手,这是让我保持专注最好的办法。” 人生也应该断舍离,不要让过多的杂事扰乱你的本心。 太过于繁杂的事物和选择,往往让人看不到眼前的事物,更看不到自己的心。 对人生断舍离,化繁为简,才能看清自己的内心,从而找到自己的人生路。 ▽ 有人曾问梭罗,你怎么能放弃掉生活中那么多快乐? 梭罗回答说,因为我非常喜欢这种生活。 他独居在自建的小屋中,抛开生活中琐事的羁绊。 他放下心中的所有执念,沐浴在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中。 他给心灵一次次洗涤,过着最简单而最富足的生活。 黎戈曾说: “不管见识高低,一个人深度整理自己的内心,这件事本身就很迷人。” 生命没有那么分秒必争,觉得乱的时候,就停下来把自己整理清楚再出发。 往后余生,愿每个人都摆脱物欲和执念的束缚,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