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作者:巴金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犹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补充资料:
这篇文章写于1942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国人中弥漫着悲观绝望的情绪,“失败论"乃至"亡国论”甚嚣尘上,有些人要么追求及时行乐,要么奉行得过且过,对这些人而言,他们的心已经“死”了。巴金的这篇<月》,正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