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之际天下大乱,到底有多乱呢?在当时的中华大地上,不算所谓的真龙天子唐高祖李渊和隋炀帝杨广,自称皇帝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就有三个;自立为王的有八个;其余或自称为“公”、或为“总管”、或为“将军”、或者什么名号都没有的草头王有三十六个!这还都是些势力比较大,能在史书上留下姓名的,至于那些几百上千啸聚山林、或三五十人打家劫舍的更是多如牛毛数不胜数!这些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或兴或灭好似流星划过夜空!一个地方今天你去了明天他来了,反复拉锯争夺,正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大家都说乱世出英雄,其实依我看乱世更出混蛋!一旦失去了正常社会秩序的约束,什么鱼鳖海怪牛鬼蛇神都要跳将出来,拉起一伙人马占据一块地盘,是人不是人的都沐猴而冠称孤道寡起来,我只有一句话送给这些混世魔王们,“庙小阴风大,水浅王八多!”这些人一不种田二不做工却又要吃好的穿好的,他不靠抢劫过活怎么办?倘若单单是抢劫也就罢了,但这些人却偏偏最爱杀人放火,毫无理由的拿无辜百姓开刀,其心灵之扭曲心理之变态绝对不是我们这些正常人所能理解的!“”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其间百姓所受的苦难岂是笔墨所能详尽的?那些未经世事的书生动辄叫嚣今天灭了这个明天扫平那个,试问你们可知百姓的苦难? 当时盘踞在北海郡一带的农民起义军领袖綦(qí)公顺率领三万人马攻打北海郡郡城,就是现在山东省的青州市,很快就攻破了城郭。在中国古代比较重要的城市往往都筑有两道城墙,外城就称为“郭”。“郭”姓的部分起源及东郭、南郭这连个姓氏皆与此有关。住在城郭的就姓郭,住在城郭东边的就姓“东郭”,住在城郭南边的就姓“南郭”。 綦公顺这个家伙比较骄傲,刚刚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翘尾巴了,他攻破了外城估摸着很快就能攻陷内城所以便放松了攻势毫不戒备。史书上只说他没把心思放在攻城上,也没说他干嘛去了。我估计这小子肯定是左拥右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去了,在这些人看来“革命就是请客吃饭;革命就是杀猪出谷;革命就是要到土豪劣绅的小姐少奶奶的牙床上,也可以踏上去滚一滚。” 外城已被攻破,内城岌岌可危,北海郡城中一班往日里作威作福颐指气使的老爷们全都傻了眼,个个吓得屁滚尿流,小便失禁者有之;大便失禁者有之;大小便一起失禁者亦有之!眼看大家都要完蛋了,这时候却出了一个小小的明经刘兰成,这个小小的明经恰似黑暗中的萤火虫,在漆黑的中华大地上照亮了小小的北海郡。 先说说什么叫明经。秦汉之前的中国官吏选拔制度基本上是世袭,老子死了儿子接着干,子子孙孙领着中国人民干革命;魏晋南北朝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就是按照家世、道德、才能把人分为九等,然后按等级选拔官吏。大家不难想想,所谓的道德才能这些软指标最后都扯蛋了,只要是世家大族的子弟基本都能捞个官来当当,至于平民子弟任凭您道德多高尚多能干长得有多帅哪也没用,要想当官您就只好抹脖子自杀转世投胎到大户人家去才有指望!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个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吏不但没什么才干而且对于皇帝来说还很不好使唤。大家想想这些纨绔子弟根本不用任何努力就能当官,当了官只要没有大错就不会被免职,哪里谈得到“才干”二字呢?他们当官靠的是自己的出身并不是皇帝的任命,所以也不大把皇帝放在眼里,魏晋南北朝时代皇帝的权力比明清时代的皇帝的权力小多了,“九品中正制”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随着科举制的推行皇帝们的权力变得越来越大,科举制下官吏的选拔靠的是考试,考上之后再由皇帝任命,皇帝直接掌握官员的任免,权力自然大多了。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一代雄主隋文帝先是逼着自己的外孙北周静帝把皇帝的位子让给自己,然后又攻灭陈国,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这样的铁腕人物自然不肯让什么“九品中正制”来束缚自己的手脚,他创立了科举制。隋朝的科举制与我们所熟知的明清科举有很大的不同,没有“八股文”这个东西。隋朝的科举制分为“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科的考试比较简单,主要是考察考生对儒家经典的记忆,只要您能把儒家经典背个滚瓜烂熟哪绝对就能被录取;“进士”科的考试就很难了,考试内容主要是要求考生按照儒家经典的理论来对时局或国家大事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点活学活用儒家经典的意思。 明经科考的其实就是机械记忆,而进士科的考试内容颇有今天素质教育的意思。两者相比大家不难看出明经科要好考的多,所以当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意思就是说三十岁考上明经就已经太晚了,而五十岁考上进士还算是早的。自然的,大家也都看不起明经科出身的官员了,打个不贴切的比方吧,明经科出身的官员就好比现在的民办大学的毕业生,进士科出身的官员都是北大清华的天之骄子。 不过话说回来,学历是一回事,本事却又是另一回事了!这不,当北海郡城中的芸芸众生,包括哪些进士出身的老爷们正在大小便失禁之际,一个民办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明经刘兰成跳出来了!刘兰成临危不乱,尿道括约肌工作完全正常,他仔细的观察敌军,敏锐的发现敌军放松了戒备,正忙着掳掠财货大吃大喝。刘兰成果断出击,率领城中的壮士百余人突然杀出,城中的守军为刘兰成的勇气所鼓舞也跟着一起冲了出来,綦公顺完全没有防备,被刘兰成打了个大败,溃逃而去,北海郡城转危为安! 刘兰成这个民办大学的毕业生成了北海郡城的大救星,郡里的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号召各级干部百姓向刘兰成同志学习。对于刘兰成这样的好同志好青年,郡里的领导和老爷们也觉得要提拔,要挑担子!于是他们把城里的军队壮丁分为六队,让刘兰成也担任了一个队长,掌管全城六分之一的人马。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读史至此我就纳闷了,刘兰成这么大的功劳和才干,掌管全城的兵马都绰绰有余,怎么就只干了个小小的队长呢?再仔细想想,也不奇怪,关键的不是敌人被打败了,而是敌人被打跑了!敌人不存在了,那刘兰成的价值自然也就没有了。郡里的领导和老爷们换了裤子,梳洗一番又开始担负起领导全城人民的重责啦! 对于一个民办大学的毕业生竟一下子蹿升到如此高位,有个叫宋书佐的混蛋妒忌的几乎发狂,我们中国从来就不缺少宋书佐这种混蛋,关键的时候你肯定找不着他,一旦太平无事了他立马显身,上蹿下跳!宋书佐对领导和老爷们意味深长的说道:“刘兰成深得民心,这可对您不利呀!不如把他杀掉!”领导和老爷们一听恍然大悟,是呀,如今这刘兰成这小子立下如此大功,相较之下,好像比俺们还要强哩!简直是没天理,一个小小的明经,凭什么呀你?不过这刘兰成好像也没犯什么大错,就这么杀了似乎也说不过去!于是,郡里的领导和老爷们经过集体协商民主表决,大家一致通过免去刘兰成同志兵权的决定,并下发了一篇《北海郡关于免去明经刘兰成同志职务的决定的通知》。当天的《北海郡日报》还就郡政府的这一做法发表了一篇洋洋洒洒数万字的评论员文章,文中引用丘吉尔在1945年领导英国人民取得二战胜利却在大选中失败的典故教育大家“对他们的英雄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文章表示,全城人民全郡人民坚决支持郡领导和老爷们的英明决定!这标志着我们北海郡人民在郡领导和老爷们的领导下已进入伟大民族的行列! 刘兰成就这样被免去了兵权,不难想象,他的职务被宋书佐光荣顶替了!刘兰成虽然只是个小小的明经,但他知道自己的这条小命迟早要被宋书佐给拿了去!万般无奈之下,刘兰成只好冒死去投奔才刚刚被他打得屁滚尿流的綦公顺了! 綦公顺虽说只是个土匪头子,手下的小喽啰也都是些热衷于打家劫舍调戏妇女的流氓无赖,但心胸却比城里的那帮老爷们开阔多了!一看到昨天的死敌刘兰成前来投奔竟开心的狂喊乱叫,就好像迷途的羔羊找到了组织,二话不说就要拜刘兰成当老大!这帮土匪无赖没城里的老爷们那么多花花肠子,他们只知道刘兰成本事大,跟着他能打胜仗,打了胜仗就有银子,就有女人!至于刘兰成是什么学历,是明经还是进士,是民办还是国立,是本科还是大专,那都无所谓!也没什么档案审查、民主评议、干部任前公示这些过场,甚至连刘兰成的简历都没看!人家的本事是明摆着的嘛!躺倒在战场上兄弟们的尸首、脸上的刀疤、插在屁股上的箭都是冷冰冰活生生的证据嘛!看来这土匪们也知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咱们再来对比一下官府和土匪对刘兰成的态度。刘兰成拯救了一城的百姓,保住了领导和老爷们的脑袋和官位,自己只当了个队长,想来也就是个连长之类的芝麻官。就这还被宋书佐这个混蛋妒忌的发狂,不但很快就丢了官职,还有性命之忧,不得不投奔土匪;土匪被刘兰成打得大败,眼泪还没擦干血迹尚未清洗伤口还没愈合不但不恨他反而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当即就要拜他为老大,行政效率之高委实叫我等书呆子目瞪口呆! 面对要拜他为老大的众喽啰,刘兰成固辞不就,大小土匪无奈就给他安了个长史的名号,凡是与军事有关的事情都听刘兰成的。看看人家土匪,我真有一种冲动大喊一声:“向土匪学习!向土匪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