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红雪小说《活口儿》第七集

夏红雪小说《活口儿》第七集

2016-09-07    21'14''

主播: 播音蓝总

188 4

介绍:
七 知青和村民的联谊红歌会,在当地唱了三天三夜。热闹非凡,公社和县里干部都来参加了。   还评选出“唱红歌”一、二、三等奖。另外,把吉娃和吴腊梅吸收为县剧团的编外人员,可以参加市里大型的民歌比赛和其它汇演活动。   如果可以,等村子里学校建成以后,可以对他们俩专门培训,有可能成为正式的歌唱演员。   吉娃和吴腊梅万分高兴,没想到田间地头的歌手,也能到市里演出。   在这三天里,村子里锣鼓喧天,喜气洋洋。比过年都热闹,连外村的一部分人也来这里,还更多的外村的知青也来看他们和这些刚从城里来的年轻人一起参与节目。   本来雷神寨子的小小汇演,成为了全公社的知青与山民共同举办的大型演唱会。这些演员,有很浓郁的表演功底,更有基层劳动人民的纯朴。   雷神村一下子有了人气,从没有过的热闹景象。   县里干部的小车,让这个村子的男女老少开了眼界。   “这个铁东西吃草吗?”   “不吃草,吃油,那拉屎吗?”   “平时,在电影里见过,这回可是真正的小汽车啊!”   “有了人气就有了财气。”   “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   “这些娃娃们给这里带来了活跃。”   老人们都在议论,公社和县里特意为这次表演的剧目与演员,发了奖品。另外,还特意给董书记发了先进个人与先进支部荣誉奖。   一个小小的雷神村,几乎要被世人忘记。现在,外面人又关注起这里来,研究起这里来。管理县志的领导说,这里曾是轩辕黄帝的儿子骆明建立的古国。   “啊!原来这里还有这样丰富的历史啊!。”   “能踏在黄帝儿子经经过的土地,真是一种幸福与向往啊!”   “李丹,快把这些绘画出来。”   胡兰对李丹说着。胡兰的眼睛都亮了。她感觉自己来对了地方。虽然,这里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山,但是,这里有城里没有的山山水水。和自然亲近,整个人都感觉特别舒畅。   这些知青,城里的人,见了城里的人都特别亲热,相互询问住址。   相互商议,如果,谁先回去,就先给自家人带个口信,给家里人报平安。   在表演节目的舞台上,大家异常活跃,积极参与各种节目。   年轻的知青唱了十几首红歌。吉娃和吴腊梅也对唱了山歌。   胡兰是节目主持人,其他孩子都各自做了才艺表演。连惠哲也参与了节目,朗诵了外国诗歌。   这天十里八寸的人们都来了,他们的节目,和年戏一样唱了三天三夜。连他们自己在以后的岁月,重新回到城里的时候,依然在怀念这台精彩的演出。   这以后,几个孩子被分配在大队部工作,没有实际参加田间劳动。   董书记考虑,这些小青年,都从城里刚来,不能和山里娃比。他们都是皇上的躯体,娇贵着。他们在董书记的眼睛里,还真是个孩子。   他们主要是来传播文化的,不是来耕田的,不能让这些孩子和他们一样,早出晚归,一天忙碌不停,流大汗,出大力。这样,太对不起城里孩子的父母,虽然说,接受贫下中农教育,但是,他们都是贵人,有文化的人,他们将带动雷神村子的未来发展。   听惠哲说,以后种田都是科学种田,推动农业机械的发展,脱离原始的耕种方式。不再是人工。有播种机、耕地机、收割机、秸秆还田机。以后,也不会烧柴火,整个村子都在使用沼气,烧水做饭。   社员们都感觉未来和做梦一样。有照明的灯管,再也不用没用等。各家都有楼房和其它电器设施。做饭也不用柴火,取暖有壁炉。   不再是住宿土房子,而是安装有电灯电话的楼房。   红嘴唇的老太太羡慕地摇摇头:“恐怕我们赶不上了?”   “不,您老一定能等到啊!”   “那就好,有了您们,我们的福气就来了。”   李丹绘画出来对未来农村的建设的理想绘图,黑娃的母亲高兴地合不拢嘴,还有什么比过上好日子更让人兴奋的事情呢?   刘云麓按照董书记的吩咐,还实行了帮扶小组,就是城里的娃,给农村的娃教文化知识,农村的娃给城里的娃,教稼(农事的意思)。   马宾分给了吴腊梅,李丹分给了吉娃。   徐和平分给了黑娃,常君与李香久他们也有自己的帮扶对象。都是一对一的男女青年。其中,王香久就是帮扶的董书记的儿子董纳兰。   到了夜晚,刘云麓和董书记又在一起商议大事。   “吉娃和吴腊梅快要订婚了,让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帮扶对象不好吧!”   刘云麓不理解董书记这样的做法,他到底为了什么呢?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啊。   “你是笨脑筋一个,这些年轻人,能长期在这里吃苦吗?”   “吴腊梅帮扶马宾,马宾帮扶吴腊梅,就是让他们相互帮扶,最好产生感情,他们结婚,能留下来,成为雷神村子的人,为雷神村传宗接代。”   “这不是就拆散了吉娃和吴腊梅吗?”   “要是他们两人一个死心眼子,谁也拆不散。”   “这倒也是,这也是为了提高雷神村子的的文化素养,留住人才的唯一好办法。”   “把李丹分给了吉娃”   “吉娃可是对吴腊梅情深意重,你这叫乱点鸳鸯谱”   “我这都是为了未来的雷神村子。”   “要是为了雷神的未来,我听书记的。”   刘云麓从董书记家退出来。他心里不是滋味。他为吉娃和腊梅。书记的意思,这几个城里人都能在乡村里扎根,要么做女婿,要么娶媳妇。要不没有牵挂,过个两三年,然后,又走了,留下一座空学校,岂不是一座空城。他们真的要把这些文化人留下了,要他们在这里永远扎根,永远结婚生子……刘元麓佩服董文祥看得远,计划的周密。   刘云麓一边走,一边想,只是这样村子岂不是愧对吉娃和吴腊梅吗?要不要把这些事情对他们挑明,看来,不行,挑明了他们谁也不会愿意的。现在,只有,少制造两个年轻人在一起的机会,让他们白天帮扶城里娃学习田间劳动,夜晚,让城里娃给他们讲课,学习文化知识。   惠哲已经看出董书记的意思,他没有在年轻人面前拆穿。一切顺其自然吧,难得董书记一片苦心。   城里来的孩子,只干半天活,手里都磨起了血泡。胡兰的手,让红嘴老婆十分怜惜。她用针线为胡兰秀气戴在手上的垫子。王香久因为带着从城里啊带来的手套,手没有事情,只是喉咙里着急上火有一个泡,不能吞咽东西。   这些娃们,第一个病倒的是王香久。   王香久的帮扶对象,是董书记的儿子董纳兰。董纳兰看到王香久病倒了,也十分难过。他走了几十里的山路,买来三两白糖,用生鸡蛋冲了给王香久喂,王香久流着眼泪,摇摇头。   她开始想家,城里的家多好啊!上学、放学都有人接送。可是,为什么要下乡呢?   “能不能让香儿不要去?”   她的母亲在一边恳求父亲。   父亲是省里的干部。让子女下乡是每一位干部和家长支持国家的事情。让香久只下到本市的农村,已经是很照顾这个家里。按规定,干部子女要到边疆的建设兵团去呢?   母亲只能陪着香久盈盈地哭泣,再舍不得还是要来这里。她十分想喝牛奶。这是她从小的习惯。到了雷神村子,社员已经把好东西都给他们吃了,什么好的,还是给他们。可是,王香久还是想吃牛奶和面包。   董纳兰没有父亲的才气,他比父亲更魁梧,更有善意。为了帮扶老师王香久,他决定自己到饲养室,去挤奶牛的奶。   杨公是村子饲养室的饲养员。杨公听说,朝鲜战场,负伤以后,就回到家乡,大队部为了照顾他,让他做了生产小队的饲养员。他是一个尽职尽责的人。   秦川白花牛在半个月前生产了,一只牛娃,由于青草少,奶水不是很足。他没有办法,找了一个婴儿的奶瓶,给牛娃做面糊糊喝。   他刚后半夜喂完牛娃,在休息室休息。   董纳兰怀揣一个奶瓶,来挤白花牛的牛奶。杨公翻了一个身,又迷糊糊睡去。   王香久与胡兰都已经睡熟。   董纳兰开始敲击她们的窗子,胡兰,醒了,听到给王香久送东西。打开窗户一开,原来是奶瓶。   胡兰都要笑出声来。   王香久也醒了。她接过奶瓶喝了一口,几乎要吐。这那是她喝的牛奶啊!她喝的牛奶,要滚热,过滤干净,还要放糖。   胡兰批评她说:“我们是在乡下,不是在城里。”   王香久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她也为自己不争气的身子生气。可是,她真的想喝牛奶,想吃面包。她不想呆在这里,她想回到城里。   董纳兰听说香久要回城里,还以为她再也不来了,就没有吃饭,闷闷不乐。惠哲对董书记说:“我看还是让王香久回城里治疗吧,喉咙已经溃烂了。”   董书记吩咐刘云麓去套牲口车。   董纳兰说他要送王香久。   董书记看看儿子,没有说什么。把马鞭递给儿子手里,然后,洋装生气地离去。   王香久躺在马车上,看着天上的白云,这里太美了,树叶那么绿,水那么清,董纳兰这么好。为什么这里连看病的诊疗所都没有呢?他们病了怎么办?只能听天由命吗?   这里的人总是那么和善,那么好?可是,这里的人为什么总过着贫穷的日子呢。能不能给父亲说说,给这里下拨下救济款项。   王香久想这些的时候,知青都赶到了。他们拉着王香久的手,不舍得离开,祝愿王香久早日归队。   惠哲递给王香久一张纸,让她帮自己买些常用的针剂带回来。   胡兰给她一封信,让她交给自己的母亲。徐和平还有常君都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