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乐散文《苦了一辈子的母亲》王向超

配乐散文《苦了一辈子的母亲》王向超

2017-04-20    11'20''

主播: 播音蓝总

108 4

介绍:
作者简介: 王向超,陕西蓝田人。陕西散文学会会员,《西都文学》会员,西北大学簸箕掌伏羲氏、女娲文化研究会会员喜爱文学创作,作品见于《西部文学》、《幸福蓝田》、《约一程时光》、《西安影音书画》等公众微信平台。 苦了一辈子的母亲 文/王向超 改编/蓝总 我的母亲已进入了耄耋之年。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身躯,一副弱不经风的样子。不知从何时起,那张苍桑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印痕。每当我仔细端详母亲时,心里不禁一阵阵泛酸,眼里也时常噙着泪。母亲是的的确确的老了…… 母亲十九岁进的我家门。因为舅家的家境清贫,我家虽算不上富裕,但还算得上比较殷实。母亲喜爱读书,为了能让母亲继续读书,外爷就把我的母亲过早地嫁了过来。 然,到了我家后,母亲也未能继续读书,则是被强留在了家里,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家庭妇女。为此,外爷常常后悔不已…… 父亲当时是县上国有企业的一名职工,在一次工作事故中致残,年仅34岁。父亲整整瘫痪了五年,是母亲没白没黑地伺候了他五年。父亲大母亲五岁,那时,母亲才29岁。父亲去世后,是母亲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我们这个家。在当时那样一个物质极度溃乏的年代,又是集体经济,母亲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为了把我姊妹三个抚养成人,真不知道遭了多少罪,受了多少苦…… 记得有一年的腊月二十八,眼看年关就要到了,别人家都在欢欢喜喜地过年,而我家却是断了粮,我们母了三人卷缩在冰冷的土炕上,母亲默默地流着泪。那年,我十二岁。看着母亲流泪,我的心就象刀剜一样,我恨自己怎么不快快长大,好帮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就在为难之际,村子里的刘姨来家窜门,看见母亲一脸愁容,就急忙跑回家,借给了我们五十斤玉米,五十斤麦子。我和母亲千恩万谢,不知道怎样才能偿还她的恩情。这件事成了我心里永久的记忆,至今不忘! 母亲的深明大义是有目共睹的。记得爷爷病重的那一年,我已参加了工作,家里的情况已有所好转。按说爷爷一直跟二爸过,何况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爷爷也没有帮过我们,我们完全不用理会的。可我二娘说自己困难,没有钱给爷爷看病,任由爷爷痛苦哀嚎、生命垂危,也没有人理睬。还是母亲打电话,把我叫了回去,给爷爷看的病。此举,让爷爷都觉得不好意思。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爷爷的病居然奇迹般地康复了。后来,爷爷逢人就讲:“操心谁,不一定就能享谁的福!” 这件事后,二娘被母亲的大度所感动,在爷爷去世前的一段时间里,她都照顾得十分周详。爷爷得到了应有的照顾,也让我们做晚辈的赢得了脸面和名声。 母亲一生饱受磨难。不光含辛茹苦的养育我们成人,还为我带大了儿子,为妹妹们也带大了外甥。母亲为我们这些子女劳碌了一生,操持了一生,可以说倾其所有,无怨无悔。作为儿女我该怎样孝敬她老人家呢?我的妻子去世早,撇下了孤零零的我和尚未成人的儿子,无奈我还得辛辛苦苦的讨生活。还是母亲,在生活上给予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外面打拼的种种艰辛无人能诉,只能说与母亲听。可怜母亲还得安慰我这个年逾半百的老儿子。常言道:父母在,家就在。而今的我只剩下年迈的母亲,所以母亲就是我唯一的牵挂,有母亲在,家就是我幸福的港湾,精神的依托。 现在我的情况好转了,儿子也结婚了,买了房,有了自己的小日子。然而,母亲仍然不停歇的为我们劳累着,每天早早地起来,忙这忙那,帮着儿媳带孙子,直到晚上十一点以后才肯休息。早晨,当儿媳妇和孙子从梦中醒来的时候,她早已备好早点,等着他们吃。而她对自己却非常刻苦,家里的鸡蛋她从来不吃。当我问她时,她轻轻地告诉我,把鸡蛋留给孙媳和重孙子吃,只要他们身体好,比啥都强,我自己人老了,吃的再好也没用了……听了这番话,我又气愤又心疼母亲。老娘啊!你为啥只替别人着想,唯独不想着你自己!我也常常劝她多休息,可她只是轻轻地笑笑,什么也不说,该忙啥照样忙啥。我知道,这辈子我亏欠母亲的太多、太多了…… 其实,母亲的身体一直都不好,患有靡烂性“胃溃疡”,心脏也不好,时常还伴有腰背疼和肩膀疼,每次我要带她看病时,她总笑着拒绝。还总说:你借别人帐没有还上,我不能花那份闲钱,吃点药、将息将息就好了。 我每次下班回家,走到街边的十字路口,总能看母亲站在那儿,等我回家。望着母亲那一缕缕随风飘动的白发,我时常会暗暗落泪。这就是娘啊!这就是我的妈! 此生无以为报,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祝福您,身体建康,幸福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