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乐散文《书者闫相君》胡维彬

配乐散文《书者闫相君》胡维彬

2017-12-15    17'53''

主播: 播音蓝总

31 1

介绍:
书者闫相君 胡维彬 认识闫相君的时候,是1993年的夏天。当时,我在彬县供销社工作,是办公室的文书。 供销社的机关办公是在大院东边的两层单背楼里。每隔两三年,就得给门窗补上一次漆、换一次门帘。这年夏天,办公室主任刘永民安排我落实这项工作,还要给门帘印上单位的名字。同事程胜利就对我说,我给找个人用毛笔写吧。第二天上午,程胜利和一个虎头虎脑的小伙子来到了办公室。我把二十多个门帘就给了他,交代好之后,就随着刘永民主任下乡去了。 我们下午回来时,办公室门上都挂上了雪白的门帘,“彬县供销社”五个红字,鲜艳夺目,干净秀气。刘永民站在办公室门面,仔细端详了起来:“咦,这毛笔字写的好,有功底了,谁写的?多大年纪了?”我说:“是程胜利,………”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刘永民打断了,“他不行,这不是他写的字。”我接着说:“是程胜利找人写的,好像是个学生。”“学生?这娃了不得,坚持写下去就不得了!你都不问这娃叫个啥名字?!”刘永民不但文笔好,字也好,也是县里当时有名的笔杆子。刘永民酷爱书法,如果看到石碑、楹联上的字,就会驻足观望。有时干脆坐在地上,用树枝不停的在地上划写,揣摸笔法,如痴如迷,乐不思返。 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和程胜利在院子里下象棋。“老程,给咱门帘上写毛笔字的那小伙子是谁啊?”程胜利只是盯着棋子,不接我的问话。我一连问了好几遍,他还是不接下句。我一下子上了气,顺手把棋盘给扔了。他呼的站了起来,直勾勾的瞪着我“你咋了?”“写字的那小伙子是谁?刘主任问呢。”“我妻弟,叫闫相君。”“刘主任让给娃付些费用,补贴学费。”“唉,要啥钱哩嘛,你把印材料的废纸和报纸给娃些就行了,让他练写字去。” 我们这才坐在屋檐下的砖地上,程胜利给我讲起了闫相君的家境和上学的事。 闫相君的老家在韩家镇的闫家堡村,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父母在家种地。大哥闫君乐,三个姐姐,闫相君在姊妹中最小,排行老五。程胜利是闫相君的大姐夫。闫相君自上小学四年级时,就喜欢了写字。看到老师用粉笔写板书时经常发呆,裤兜里也经常装着粉笔,走到那里写到那里。在自家的晒麦场里、院子里、院墙上,只要是平整的地方,都有他写字的痕迹。如果没有粉笔了,干脆就用树枝,把院子和院墙划的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上了初中后,就用毛笔蘸水在地上写。冬季天冷,就找了两块砖头,磨平砖面,在窑里临帖练字。有时左手端碗,右手握笔,写累了竟然靠在桌子腿上睡着了。就是在睡觉、走路时手指头也在比划,琢磨笔法。学校里的墙报、老师给同学们布置的作业题都是他抄上黑板的,这些事儿也成了闫相君的课外作业。 大哥闫君乐,是一个朴实、勤劳的庄稼汉子,每年农忙结束后,就去外边打工。用微薄的收入支撑着家里的开支,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补贴孩子和弟弟相君学费。大哥虽然读书少,却明了事理,渴望弟弟和子女成才,改变家庭的现状走出山沟,奔上一个好前程,能过上好日子。大哥收工回家,总要给相君买上几支毛笔和几本字帖,给他学书法用。只要是相君学习所用的开销,都是大哥君乐从省吃俭用里抠出来的,那能管得上自己捉襟见肘的衣服和饥肠辘辘的肚子。 1989年9月,闫相君考入彬县师范学校。在书法老师第五剑盈的指导下,才从理论上接触到了中国书法。在校的三年时间里,按照书法规则潜心学习和勤奋钻研,系统学习了书法知识,掌握了运笔技巧。1992年6月,闫相君从彬县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当时的车家庄中心小学任教。 彬县供销社在当时的物资流通年代,是财贸系统的半壁江山。在县城有经营农资、农副产品、工业品、餐饮的多家主体公司外,还有设在各乡镇的十多个基层供销社。每天几乎都有上报和转发的材料,从起草、打印都是用纸质文件完成。特别是半年工作总结会和春节后的春训会,打印的材料成堆成山,试版用的废纸张满地都是。机关所有的干事都是围着油印机推油筒、数纸张。 我认识了闫相君后,办公室就多了一个编外干事。每到了周六的下午,他就来到我们的办公室帮我印材料。他收拾好废纸,打扫了卫生才走。走时还问,“胡哥,还有事吗?” 1994年春节刚过,我们单位提前收假,为供销系统春训会做材料准备。机关的几个股室,都有自己的对口材料,油印机却只有一个,就这样的印刷量,油印网就换了好几个。我们办公室的材料最多,这时也缺的是人手。当天下午,当大家都在忙碌着印刷材料的时候,闫相君却抱着一台油印机进了办公室。他拉了两个方凳,麻利的打开油印机,帖上蜡纸,哗哗的推起了油印筒。这时,我才看到他脸上的油墨和汗水,袖口露出的棉花…… 我们装订完材料后,已经到了晚上七点多钟了。刘永民主任对我说,“你们去清香苑吃羊肉饱馍吧,我给他们说过了,给你们留饭了。”吃饭的时候,我问闫相君,“这油印机你是从那儿借的?”“从我们学校教导主任那借的。”后来,程胜利对我说,闫相君是从车家庄中心学校骑自行车带着油印机,赶了二十多公里的山路进城的。 闫相君骑自行车走了二十多公里的山路,带上油印机帮我们印材料,就是为了换取我们看似垃圾的一张张废纸。我这时才感受到了,这纸张,在一个热爱书法人的眼里竟然如此珍贵,获得和拥有的心情是那么的迫切,渴望的是那么急不可耐。闫相君也就是在这些废纸上,磨练他的书法基础,开始了他书法生涯。在二十多年后,他把对书法的热爱和自己艺术人生,书写的充实丰盈、五彩缤纷。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把所有的废纸都压的平平整整,不管去了那个单位的办公室,只要有报纸我都拿了回来,给了闫相君写毛笔字了,也少不了给他一些白纸和墨汁。这也缘于办公室主任刘永民对勤学上进的闫相君的喜爱,更是“才子相遇,惺惺相惜”吧?闫相君每次都把报纸和旧杂志翻上一遍,只要是与书法有关的文字和书法作品,他都剪了下来,粘上一个厚厚的本子,装进书包。 1996 年暑假,闫相君背着一书包杏子,来到供销社办公室。送给我一幅他用小楷书写的《陋室铭》,字清秀,形洒脱。这在我几次的搬家中,这幅楷书同我一个装书的箱子一起遗失了。想起这件事,至今悔之不及。但愿这幅字落入爱好人之手,能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和闫相君重逢,以抚慰我现在的遗憾。 1997年12月,我离开彬县供销社时,给闫相君整理了一些报纸和旧杂志,还给了他两支毛笔。相君此时无言无语,眼里也闪出了泪花。 2017年6月,在彬州书画群里,我看到了一幅米体书法,自然洒脱,收放自如,落款是“相君书”。在同事杨建益的门店里,我和闫相君这次握手时,时光已经跨过了整整二十年。他更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和喜悦,说:“老哥,这些年,你好么?” 印象中的闫相君已经脱去了稚气和青涩,在岁月的洗涤中,他沉淀下来的是持重和自信。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十多年里,闲暇时,他就是潜心学习书法理论,探究书法真谛,坚持临帖。潜心研习了《玄秘塔》、《多宝塔》、怀仁的《集字圣教序》、米芾的《蜀素贴》《苕溪诗帖》等经典古帖。视频与临帖相结合,系统学习了现代书法家周慧珺的行书技法。也经常参加书法交流和公益活动,为当地的书法传承推广奔波忙碌、乐此不疲。 十年磨一剑,人是物已非。 闫相君二十多年的笔纸对白,书写了中国书法的纯正清气和自己的艺术骨气。他的米(芾)体书法,神似形癫,有魄附魂。也成了书法喜好者的梦求之作和书法交流、友人相赠的上品。他对书法爱好者上门求教和请他写字的人,以诚相待,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谦虚严谨。近几年,他的作品被山东、兰州、西安、渭南、延安等地、比邻市区的同行和爱好者所收藏。当有人以财物馈赠时,却被他回绝了。他说书法和这些东西混淆,就是技法再好,也不会长久。书法要本正源清,不污不浊,才有生命。 已在咸阳工作多年的刘永民主任,看到闫相君的书法作品时,说了这样一段话:“相君的书法进步,是在料想之中。当初勤奋,注定大成,学无止境,望相君不懈努力。”当年,刘永民任办公室主任的时候,他就交代过我,相君是一个好苗子,多给方便让他成长。刘永民也是爱才如命,求贤若渴,当时办公室的党委和行政秘书都是经过他严格把关而遴选出来的,文字功底都是很过硬的。但是对酷爱书法学习的闫相君关心备至,呵护有加。 闫相君是幸福的,生在农民家庭,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且有一个像孙少安一样的有担当、有远识的大哥闫君乐。正是这位大哥,用黄土地一样的深情和付出,给养着勤奋好学的他。闫相君也是幸运的,当他走进生活时,遇上了许多像刘永民这样关心他、支持他学习书法和创作的良师益友。闫相君今天在言语之中无不流露着,对曾经给过他一纸一笔、鼓励着他,在书法创作路上前行人们的牵挂和感激。 感叹时光荏苒,感慨时事造人。二十多年的努力和求索,溶入了闫相君在书法学习中的多少艰辛与煎熬。在这弹指一挥间,他拼命抓住了流于指尖的大好时光。用毛笔和宣纸在无言对白里,追求着的书法艺术的崇高境界,尽情的挥发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不负众望的、美丽的笔墨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