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
《燕子呢喃》
文/孙焕华
仰望天空展趐翩翩翱翔的燕子,我的思绪又沉浸在童年那灰色的时光里。
小时候,我常常哄着弟弟坐在我家老屋的门坎上,看那些飞进飞出的燕子。那时,我家屋里屋外住了两窝燕子,听父亲说住屋里顶棚上的那对是家燕,住屋外屋檐下的那对是山燕;可至今我也分辨不出这“家燕”和“山燕”有什么不同之处,同样的大小,同样的黑白分明,怎么会是两种燕子呢?父亲曾说:大人们也是从燕子筑的巢来进行区分的。家燕筑的巢象个小山洞,洞口朝南,两边黄泥紧贴在屋顶棚上,并且干干净净;山燕筑的巢简单地贴在屋檐的墙上,张口朝上,黄泥里夾掺着干草,感觉有些脏乱,但却分外结实。
阳春季节,燕子们悄然归来。它们回家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衔泥筑新巢或修膳旧巢。家燕在屋内顶棚上筑巢是十分困难的,它们从外面衔来黄泥,轻巧地飞进屋内,用尖嘴用力将泥粘贴在棚杆上,等待干固;然而,等它们衔泥再回来时,早先的泥早已滑落在地下,燕子无奈地再继续粘贴,但仍是滑落。目睹着燕子的劳累和无奈,我真替燕子着急了。中午父亲收工刚回到家,我就拉着他那老茧粗糙的大手嚷着:“帮燕子过家家!”,父亲乐呵呵地抱起我,又看向我所指的顶棚。父亲看到燕子掉在地下的黄泥,忙放下我,仰头认真地端量着顶棚。一会儿,父亲搬来一个高登子,找来锤子、钉子和木片,迅速在燕子选好的筑巢处的棚杆上钉上了一排小木片。父亲对我说:“这棚杆被烟熏上了油,太滑,不粘泥”。果然,燕子再衔来泥粘贴在新木片上时,泥马上就粘住了,我当时替燕子们高兴地直拍手,父亲也在憨厚地和母亲笑着,燕子们呢,它们仿佛更勤快了,筑巢的进度分明加快了。太阳走到西山山尖时,燕巢就筑得初俱规模了。再看屋檐下的山燕筑巢,那可就简单多了,它们却也分工明确,衔泥的,叼草的,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山燕的窝巢简陋,却也垒得十分紧凑,精致结实。
它们的巢在筑起前,燕子们晚上都是在院子那两条晒衣服的铁丝上过夜休息的,我当时还十分担心它们夜间睡后不小心摔下来呢。终于,燕子们的窝巢都建好了。
记得那是夏季,老屋院子里那棵梧桐树上已是蝉鸣悠扬。就在我四处寻觅知了的踪迹时,在不经意间发现在山燕的巢里,聚集了五个黄嘴的小燕!大燕飞来时,小燕们纷纷张着大嘴喳喳叫着,我清楚地看见两只大燕将衔来的食物送进了小燕子的嘴里。
我忙不迭地又进屋仔细观察家燕的情况,恰好清楚地看见家燕们也衔着食物,飞进飞出地忙碌着,再仔细一听,也听见了巢内有小燕子的喳喳叫声。
噢,我明白了,燕子们先前忙着筑巢是为了养育它们的孩子们。
一 段时间后,山燕的窝巢下边的地面上落了许多燕子的粪便,母亲每天都要清理几遍;再看家燕窝巢的下边地面上,却干干净净。母亲说:家燕干净,它们把小燕的粪便都是用嘴叼出去的。
我家住着两窝燕子,我在小伙伴们面前也颇为自豪。记得母亲曾说过,燕子是有灵性的,它喜欢住在和睦的家庭里;如果谁家整天吵闹,燕子住进去也会搬走的。
就这样,在那个炙热的夏天里,我眼看着小燕子们一天天长大了。
燕走燕来,光阴如梭。渐渐的,我没有心情看这燕来燕往了。我们家增添的两个弟弟妹妹也很快开始陆续上学了。不过,我们家也因人丁兴旺而沦落成了村里的贫困户了。父亲在生产队栉风沐雨苦劳一年,年底结算竞往队里找钱,原因是我家人口多,吃超了口粮。劳累的父亲常常蹙眉叹气,且脾气也变得十分暴躁;憔悴的母亲也没有了以往的笑颜,常常为点琐事和父亲声嘶力竭地争执不休,性格逐渐变得歇斯底里,并开始顶撞性格倔犟的父亲了。于是,俩人的冲突成了家常便饭的事了。开始我还害怕,后来似乎习以为常了,因为我发现那个年代的大人们几乎都在吵架,总认为是应该那样的。最后,他们吵够了,在母亲的哭泣声中他们各自分飞了。同年,我也灰溜溜地辍了学,因为父亲也实在无力给我交上那区区六十元钱的学杂费了!
有天正值春耕时节,我下田归来,偶然发现邻居家有两只燕子在屋檐下筑巢,我的心猛然揪紧了,一股惘然若失的怀旧之情油然而生:
我想起了父亲帮助家燕筑巢的欢乐情景……如今,我那可爱的家燕呢?
我想起了母亲嘟噜山燕脏乱的嗔怒情景……如今,我那可爱的山燕呢?
它们又是什么时候搬走了呢?它们什么时候再回我家的老屋呢?
噢,正如母亲自责时说的,是他们吵走了燕子;他们没有和大燕一样守住自己的孩子们。
我却说:是贫穷和苦难离散了我们和燕子们,也拆走了我童年的那个巢。
而今每每听到燕子呢喃,总是感觉在声声呼唤着我那颗难以湮灭的童心;总能牵领着我的思绪踯躅在那个灰色的年代里……
【响琳心语】
感谢您的聆听,欢迎留言评论进行互动!
您的宝贵意见是我进步的动力与源泉,
我也将广纳众言,不断改进,
争取后续为您献上更多更好更精彩的作品!
“怡情雅室”欢迎您经常光临,
也欢迎您投稿或推荐美文,
微信或qq添加17627529,
发送文章链接或粘贴文字,
或直接在评论处留言告知,
都可能听到响琳为您朗诵您喜欢的作品喔~
顺祝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