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
《老屋的气息》
文/管晓红
闲来陪着朋友去乡间探望年迈的老娘。
老娘一见我们来到,说:“正赶上头刀韭呢!”屋檐下一畦绿油油的春韭正沐着春风
摇曳,老娘拿起镰刀熟练的贴着地割下一
刀一刀的韭菜,整齐的码在柳条编的簸箕里
,脸上洋溢着奉献和给予儿女的满足。
“槐花开了”,老娘托人打来电话,“我备好杆、篓了,这个星期回来钩吧,不然就开大了!”看我们把白花花的,清香飘散的槐花一袋一袋装上车,老娘笑了,一年的守候让儿女们尝上了这口春天的香甜鲜美!
菜豆开着紫花,嫩绿的豌豆苗顶着白花,每一次去都有不同的惊喜!“豆荚长出来了!”“下个礼拜来摘豌豆。”“再过半个月回来摘菜豆。”"玉米抽须了,过个把月就可以掰玉米棒了。”土豆,腊瓜,白菜,大葱,萝卜……老娘把院子的边边角角分时节耕种,每次去都满载而归,纯朴的老人用大自然的希望、收获来感召着子女归乡,把盼望儿女的话语隐蔽在这瓜菜豆荚中,在轮回交替的收获季节里。就是这样来来往往的探望、收获、美味让我对老娘及她的老屋产生了一种念念不忘的情愫,心底在寂静处生出一根丝线,每每牵引我的思绪回到老屋。
老屋没有院门,前院一棵大槐树是老娘及老屋的守护神,院子里分四季更替种植着各种应时庄稼、蔬菜、瓜、豆……推开两扇老木门,进入堂屋便见到了老娘和她坚守的老屋——老屋全是泥墙泥地,厚厚的泥坯墙冬暖夏凉,每次进门就闻到一股古老的烟薰和泥土掺和的味道,忍不住闭上眼大口汲取,像在森林中享受森林SPA一样过瘾!灶台的大锅,掀开木制锅盖,里面永远蒸着“十八样”:咸鸭蛋、火腿、地瓜、芋头、包子、馒头、玉米饼子……“孩子买回来,别坏了慢慢熥着吃。”锅里是一个独居乡村老人的一日三餐,她臀下坐着的玉米皮编的蒲团和手中拉动的木质风箱,以及烟呛火燎得发黄发黑的玉米秸天棚,这一切是她生命的全部。
老屋的堂屋是个穿堂屋,推开后门,后院的屋子已经露出天窗,蹉跎岁月见证着老屋的久远,好久无人居住了。夏日里,探望老娘,站在堂屋中间闭上眼睛可想见当日这是一个和睦大家庭的一暮:孩童在前屋后院之间奔跑;妇女门在灶台前拉动着风箱,穿堂风一吹这家的饭香便吹到了后院前屋;远处田里耕种的男人望着袅袅的炊烟,扛着锄头三步并作两步幸福还家。
老娘日渐衰老,朋友及姐姐说服她到城里安度晚年,老娘用种种借口推脱。回想与她共处的时光,她轻吮吸一口香烟,昏浊的目光四下打量着老屋的一门一坎,一凳一几……我的心底如闪电般明亮,刹那间领悟了老娘的心思:是啊,这里有她的爱人,有她的回忆。辛劳之余坐在蒲团上,闻着空气里弥漫的老屋特有的土香,初嫁踏入堂屋,淳朴的爱情,年轻时养儿育女一幕幕如海市蜃楼在眼前回放,缭绕在吞吐的烟雾中,这一切不是城里现代化的生活所能替代的,这种幸福是城市所没有的。冰冷的水泥瓷砖没有大地的气息,沙发洋床没有土坑蒲团来得塌实,空调暖气没有穿堂而过的凉风和袅袅炊烟让心灵平静、放松,老娘是最懂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