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作者:哲鹤
诵读:风荷
2025年1月2日
有岁月可回头,一曲《隐形的翅膀》唤醒蛰伏已久的知觉,于是思绪裹携着文字穿越时光汨汨流淌在新年的卷首……
① “哲鹤”翩跹为我而来
前几天,文友H在微信里问我什么时候用的"哲鹤"这个笔名,今天才看到迟迟没有回复。其实是真的想不起来具体是哪年哪月,但当这两个字与我相遇,就像摁下了开启键自然地联接到了一起。
十几年前,曾在《小说月报》中看过一篇小说,特别喜欢小说中那个名为折鹤的小屋,拥有浪漫唯美而温情的小酒吧,于是从那时起我选用了折鹤的笔名,意为执笔文字如鹤翩跹,在探寻诗意的天空中飞翔。后来一位很有学识的F好友建议把折字下面加上口字改为哲学的"哲",为此我特意上网查看了哲字的释义,"哲"字,部首为口,上下结构,笔画10,五行属火,意为智慧。我深知自己非科班岀身、写作资质平平,也缺少丰厚学识的加持,了解"哲"字的释意甚为喜悦,感觉哲字更有寓意和深度,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于是欣然的接受了这个建议,笔名"哲鹤"就这样于我随影同行,这些年来带着"哲鹤"的笔名,自在的沉溺于写作、绘画的清浅时光里,貌似也多多少少浸泡出一些文艺、温润、理性的气息,原有做事时支棱乍角、花拳绣腿的毛病逐渐蜕变。
②绘画是埋在心底的种子
说起绘画与我既是一种缘份,也是一种撕扯。儿时我最先开始是喜欢绘画的,现在看当时也只能算上涂鸦乱画。七十年代是盛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教育时代,当时教育资源也非常匮乏,家长们还没树立起对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只会闷头让孩子们学习数理化,对一切兴趣爱好均视为不务正业,不像现在的孩子们可以文化知识和兴趣爱好多向学习,家长们更是为培养下一代对艺术、体育等专长慷慨解囊。我母亲小时候生长于农村,家里兄弟姊妹八个,她排行老二,因家庭托累重无法支撑她的学业,上完初中就开始帮助父母赚钱养家。也因此对我想当画家的梦想,母亲始终不理解更是极力反对。尽管如此,那时我也是痴心未改,从不与母亲发生正面冲击,开始和母亲玩起了“地道战”游戏,用学校美术课学到最浅显的绘画知识,采用课堂上开小差、借着写作业搞小动作等偷偷画画玩,也因这些不务正业,数学成绩直线下滑考试出现了不及格的问题,为此母亲不敢懈怠,大费周章地为我转了学校,苦口婆心劝我把心思放在文化课上,也因为那时苦于寻梦无路,没有美术专业老师的引导,逐渐我也收敛了画画的贼心和贼胆,让这个幼小的梦想匍匐在前行的道路上,长成了若干年后的一棵梦想之树。
成年后,从我们军区大院走出了童话大王郑渊洁、歌唱家阎维文等著名艺术家,我很崇拜也非常羡慕,就对我年暮的老妈开玩笑说是她亲手把一代画家给夭折了。望子成龙是天下每个做父母的最大心愿,现在自己也为人之母,回想我小时侯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艰苦生活条件,也更加理解母亲的无奈和用心良苦,深深为自己幼时的叛逆所汗颜。
③学习绘画是圆梦的启航
有梦的地方就会留下航标。真正了解和学习绘画是在近几年,接近退休年龄时我便开始谋划系统学习绘画的事,非常痛苦是我在学画的过程中经历了母亲病逝,老人走的时候是疫情暴发初期,当时人们处于高度的紧张和恐慌,我们只能简单安排了母亲的后事,随之心中的那份荒凉和自责一直无法释怀。2020年线上直播教画画悄然欣起,随后网络视频直播教学也形成气候,有幸碰到当时办的非常好的一家线上培训机构dp美院,于是我倾情投入全心开启了绘画系统学习,课前预习\听直播课\看录播课实操\提交作业打卡\听老师点评进行修图,这样的日子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三年的时光,同时也消磨了被母亲离世、疫情困扰的至暗时刻和沉重喘息。
如今, 回眸一望,从最先开始的美术基础入门学习,我已经历了素描、水粉、水彩、彩铅、油画、服装设计手绘6个专项培训,并立足油画在风景、花卉、人物肖像等进阶课程中继续深造,尽管在学习中这些课程有的部分知识点和绘画技巧没有完全消化和掌握,但也欣喜地发现我从一个"绘画素人"逐步成为一个踏实前行的画者,并通过网络学习结识结交了许多绘画专业老师和一起同行的画友伙伴,为今后学习绘画奠定了基石,拓宽了学习路径和视野。为了坚定持续学习的信念,我特意在家里安排画室陈列了绘画习作,在抖音、视频号开通帐号,记录绘画学习的每一次成果和点滴进步。
④写作是开在路上的一朵花
能够遇上最好的机遇就有可能开启一段美好。人的一生若是有满腔的热爱是什么也阻挡不了的,或许直接迸发或许借道而行。写作走进我的生活中就是借道绘画而滋长出来的,是偶然中的必然,也是那个时代对一个青春少年坚持寻梦的最大回馈。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现代诗歌在形式和主题方面展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的重要时期,我的青春期正好经历了当代诗歌的变革和繁荣,诗歌不再受传统格律的束缚,而是更加追求自由的表达方式、独立的思想探索。相比于传统的格律和押韵,当代诗歌更注重对语言的运用和表现力的发挥。特别是自由诗做为当代诗歌的一种主流形式倍受文艺青年的青睐,它以自由的行间距和诗句结构,展现出创作者丰富多样的创作技巧。
记忆中写作诗歌的萌芽是出现在初中时期,清明节学校组织去刘胡兰烈士陵园扫墓,我写的一首蹩脚小诗跃然出现在学校的黑板报上,于是播种了小小的火苗。后来就在母亲监控不到的地方,我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思绪和语言,寄托在佯装写作业的每一次挑灯夜读里,当怕被母亲发现自己的“劣迹”时,就把它们隐藏在自己的好作文摘抄本里,至今我还保存一些青少年时期的摘抄本,它们包裹了我当时的一份稚嫩和青涩,也记录了我青春的美好回忆和纯朴的诗行。
从部队复员参加工作后,我更加感受到了现代元素和流行文化在诗歌中的渗入,使诗歌更加接地气并贴近现实生活,这种对传统的挑战和突破让当代诗歌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并吸引了更多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和参与。当时读诗写诗如一股澎湃的文艺思潮弥漫在社会上,书报亭、书店、小地摊随处摆满了舒婷、北岛、顾诚、汪国真等现代派诗人的诗集,大中小学校也出现了诗社、文学会等社团组织。我也如饥似渴地开始写作学习和知识储备,订阅了《星星》、《诗刊》《诗潮》等众多刊物,学习了二三十年代徐志摩、林徽因、戴望舒、艾青等知名诗人的诗作,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人自考,加入一帮由文学青年自发组织的诗社,那时大家虽然囊中羞涩,但是抵挡不住对诗歌文学艺术的满腔热爱,自发自费创办了《旭河》诗报,其间还与省内外其他民间文学社团进行了学习交流,曾记得《太原日报》《华夏诗歌报》专刊发表了我们诗社成员的作品,有幸我的两首诗作也被刊发。通过这一系列对诗歌写作的探索和实践,以及在诗社师兄师姐的引领和帮助下,我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文学理论基础也得到提升,对诗歌写作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后来我积极写作、向文学期刊社投稿,并收获了自己作品发表的喜悦,感受到了文字传递的力量和神奇,通过诗行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文字,还透过所描绘的内容看到了眼前涟漪的生动画面,以及在诗行中所享受的美好神游和自我觉醒,逐渐在不断的饱览阅读和写作中寻找到了自己的诗和远方。
认真细数我执笔文字的过往岁月,我不单单写诗,文字如同粮食一样朴素的生长在我走过的每一寸土地里,当兵服役时鸿雁传书,文字是我远离故土寄托乡愁的最好陪伴;职场耕耘中文字又像载我前行的远舟,我通过写新闻稿件、写公文、写营销案例、写讲话写总结写报告,让每个岗位都工作的得心应手;现在赋闲在家我写随笔、写学习绘画的心得,文字依然如前行之路的一束光,装点和照亮了生活。
⑤让喜欢的事情成为生活
当云淡风轻地写下以上文字时,我深切地体会到: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教我们学会感悟、思考和升华。它可以是一朵云,一片落叶,一束阳光;也可以是一个人几十年的默默行走,是一段崎岖不平的山路,亦或是一种坚持和初心未泯,是一首歌的律动,以及一触即发的万千思绪。
近日,在抖音和视频号分享了《我的2024绘画》,对从年头到年尾的绘画作品进行了盘点,并留言:24幅油画,承载了自己一年来对绘画学习的满腔兴趣和挚真挚爱,绘画学习于我而言既是圆梦,也是让喜欢的事成为生活,在自己的时光里浸润这份美好。看了这些,亲朋好友纷纷鼓励加油,特别是在我写作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毕主编留言说:诗情画意好人生!我回复道:写作和绘画就是我一生的热爱和兴趣,它们向长在我身上的一双隐形翅膀,让我借助它们在诗情画意的美好中探寻和飞翔。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如今,回望来时路,手中的这一支笔左边依附写作右边相伴绘画,它们恰似一双隐形的翅膀,给我力量和信念,带我一起走过四季更迭,一起飞越千山万水。如同那首《隐形的翅膀》的歌唱到: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 ,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
哲鹤,喜爱写作、绘画。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诗歌、散文曾发表于巜火花》、《当代诗人》、《九洲诗文》、《太原日报》等刊物。诗歌《翩跹起舞只为看到你》,获得由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诗潮》、《当代诗人》、中国诗人杂志社、昆山市文联等联合主办的“记住乡愁爱我中华”第二届周庄杯全球华语诗歌大赛三等奖。